“現在有了‘3+1’,村里的大事小情村民都參與,啥事都公開透明?!蓖ɑh趕馬河村黨支部書記張忠仁對記者說。通化市按照省紀委的部署,把村級重大事項民主決策、村集體“三資”代理服務、“勤廉雙述”評議村干部和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的“3+1”模式,作為推進農村懲防體系建設,構建農村黨風廉政建設長效機制的有效載體,全面提升了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水平。
制度流程,讓鄉村干部有章可循。農村的各項制度制定了如何抓好落實,確保執行到位是村級管理的難題。個別村干部存在對政策理解不到位,落實時變通執行、簡化執行、甚至違規執行,有時對重大問題處理上還存著暗箱操作、不夠規范透明等現象。為破解這一難題,通化市把涉及三資管理、村務公開、民主議事、低保評定等16項重要制度進行規范,制作了易懂、易記、易操作、易監督的制度落實流程圖,村干部照圖辦事,群眾按圖監督,讓村干部清白,讓老百姓明白。
全程公開,把權力關進籠子?!胺彩巧婕叭罕娎娴氖马椚抗_,凡是群眾關注的事項全部公開,凡是涉及群眾應該掌握的政策全部公開,凡是涉及應該告知群眾的事項全部公開?!边@是通化市推行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的原則。柳河縣三源浦鎮陽光村支書韋寶洙介紹說。集安市青河鎮熱鬧村民夏志全通過集安市農業電子政務信息網查詢到了糧食直補和農機補貼款時高興地說:“不用出家門上上網就知道政府給了哪些錢,看得明明白白。”陽光操作、據實公開,讓老百姓手里有了顯微鏡,村里的大事小情,到公開欄、觸摸屏上一看,一目了然。
規范理財,為“三資”裝“保險鎖”。通化市把規范村級財務管理作為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的“牛鼻子”工程來抓,全面推行了“三資”代理服務。全市78個鄉鎮建立了“三資”代理服務中心,統一安裝諧農軟件,全力打造農村“一網通”精品工程,實現市、縣、鄉、村四級聯網,對農村集體“三資”進行遠程動態監控,用‘制度+科技’手段為“三資”安上了“保險鎖”。
民主評議,群眾當“判官”。通化市全面推行勤廉雙述民主評議村干部,采取“定式+點題”的形式,按照“示、述、評、定、饋、改”六個程序進行,專門建立了述職述廉及民主評議檔案,把評議結果作為村干部獎懲、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并與干部報酬直接掛鉤。“現在我們村干部不管好自己的嘴、手、腿,不為老百姓辦幾件實在事,休想通過‘勤廉雙述評議’,那可是群眾說了算的!”柳河縣祚木村村黨支部書記張興福告訴記者。
村務監督,村民當“紀委干部”。曙光村54歲的村民趙曙光,種了一輩子地,沒想到自己通過“海選”,成了村“紀委干部”。為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確保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落到實處,通化市推行了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全市986個村全部建立了村務監督委員會。在實際工作中,村務監督委員會不僅發揮了“監督員”作用,還發揮了信息員、協調員”的作用??齑竺傏s馬河村村民監督委員會主任姜玉臣說起村里的變化贊不絕口:大事小情都讓我們參與監督,該管的管到位,不讓老百姓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