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另類理財多被寄予抗通脹
但投資需注意風險還要懂行
其實,從紅酒、白酒到藝術品再到普洱茶,這類期權概念的另類信托理財產品都被寄予了“跑贏CPI”、“抗通脹利器”的厚望。普益財富周報監測數據顯示,7月23-7月29日這一周,共有427款銀行理財產品到期。其中信貸類4款。因投資對象均為穩健型資產,信貸類產品平均到期收益率為5.25%,較上周上漲1.11%。雖然目前來看,信托類理財產品收益還算盡如人意,但投資者仍然不能忽視這類理財產品的風險。
記者在多份另類信托理財產品的計劃書上看到諸如“不承諾保本和最低收益”、“在信托計劃存續期間或信托計劃到期時收益可能為負數”之類的風險提示,投資者需仔細閱讀。南京某銀行投資專家告訴記者,信托理財產品風險包括通脹風險、資金流動性風險、提前終止的再投資風險、政策風險、延期支付風險、管理風險等,“像酒類、瓷器信托理財產品,主要的風險在于實物儲藏、運輸過程中帶來的破損”。
普益財富研究員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則認為,藝術品、瓷器、酒類、奢侈品之類的信托投資理財產品,都是面向高端客戶群的,富人之所以愿意投資這類理財產品,一方面是為了保值增值,一方面也是富人群的集聚效應——富人們在一起不僅是溝通交流產品收益,還會有一些其他交流,諸如子女教育、稅收籌劃等。
至于風險,首先要看信托產品是否處于炒作高峰期,像2009年時,市場炒作氛圍很濃,相對風險比較大,但現在貨幣市場處于穩健期,資金成本比較高,市場利率水平也比較高,風險相對小,但投資這些產品會存在一個機會成本的問題。
其次,這類信托理財產品流動性差,而產品品質的好壞直接影響投資風險,投資者應該對投資標的物市場有一定了解后再投資。以紅酒、白酒為例,投資者最好具有一定的鑒別能力,什么年份、什么檔次最好自己要清楚。
另外,投資者要注意,這類信托理財產品不能提前贖回,但可以轉讓。
來源:揚子晚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