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北某樓盤周六推出近300套新房,主力戶型從80多平方米到120平方米不等,最便宜的一套起售價只有7080元。根據其公開的所有房源信息推算,這批房源的均價在每平方米7600元到7700元左右,和前期的均價差別不大。然而,這樣的價格卻沒有吸引太多買房人的目光,公開的推房活動則變成了“內部認購”。
“來現場的都是意向客戶,還有一些老客戶,以后會不會公開推房,現在還不好說。”一位銷售負責人這樣對記者解釋。不過買房人卻不這么認為,“來的人太少了,不好意思說是開盤,就變成內部認購了”,家住附近的徐先生告訴記者,他上午經過售樓處時進來看了一下,現場大概也就二三十組客戶,比前一次開盤要冷清了許多。徐先生對江北樓市關注頗多,他覺得人少其實不是開發商的錯,這個價位也算是可以接受了,但是如今的買家顯然對降價有更大的預期。“我身邊同事還有朋友都說,等到7000元以下再考慮,況且從這半年來的市場來看,江北樓價確實從9000元一路下滑,這就更加堅定了他們等降價的信心。”
同樣是在橋北,另一家樓盤也拿出了近百套商業小公寓,都是30多平方米到50平方米的戶型,折后均價1.1萬左右。盡管不在限購的行列,然而買房人的積極性也不太高,半天時間賣了不到30套。“我的心理價位不能超過1萬,你想想看,住宅才賣到7000元,這個40年的商業項目要是超過1萬,我就不急著出手了。”一位買房人說。
開發商稱江北房價已基本見底
一邊是買房人呼吁“再降點”,一邊是慘淡的銷售成績單,江北的開發商究竟怎么看?
周先生在江北地產行業從業多年,現就職于上海一家地產企業南京項目的策劃部門,對于當前的房地產市場,尤其是江北板塊,他認為“再降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知道這樣說,肯定會有人拍磚,但是就行業規律來說,這是無法回避的”,他分析說,就樓盤自身而言,雖然當初拿地的土地價格便宜,但開發商終究賣的不是地,而是房子,近幾年建筑材料的價格飛漲,稅費一樣不少,人員工資節節高,開發商的利潤早已攤薄了許多,樓市調控遭遇通貨膨脹,如此雙重打壓之下,樓市其實已經迎來了“買方市場”。
目前江北諸多樓盤為了迎合買房人,定價普遍在8000元以內,紛紛向7000元的“關口”靠攏,周先生認為降到7500元到7000元之間,買房人就可以考慮出手了。“應該說,現在江北房價已基本見底,指望突破7字頭向6字頭‘沖鋒’,個人認為不太現實。”
南京網尚研究機構資深人士則認為,不少開發商自今年四五月份以來的這一波降價潮中,已經“忽悠”了不少買房人下手,如今若再次降價,一來借口難找,二來還要面對前一批業主的質疑,甚至是要求補償,索性干脆不降了。
不過也有人分析認為,如果前一輪降價可以稱為“明降”的話,那么接下來的新一輪價格調整可能存在“暗箱操作”的趨勢,比如說價格不變,背地里送物業費、送車位券、送裝修,“要相信開發商,為了討好買房人,他們的點子應該還有很多。”
來源:揚子晚報網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