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太湖生態景觀林帶
開放性的自然休閑場所,旅游資源豐富
春季可以漫步在桃紅柳綠園,象征愛情的合歡園是夏季悠游的好去處,秋季在滿地金黃的銀杏園小憩,還有那四季長青的香樟園、鄉土野趣氣息濃郁的植物園和蘆葦蕩。“凝聚水之清靈,再塑太湖美景”,在無錫濱湖區,可以滿足現代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愿望。
環太湖生態景觀林帶(濱湖區段)自2009年啟動,在2010年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太湖治理濕地生態恢復與保護國家示范工程。如今已成為濱湖區生態建設的一張“燙金名片”。這道與太湖湖岸線相交接的重要生態廊道寬約200米,長7.6公里,總占地面積173公頃,總投資10.2億元,是太湖生態博覽園環太湖山水風光帶的一部分。
圍繞退耕還林、濕地修復等重點生態工程,以涵養水源、改善太湖水質為基本點,結合江南水鄉的特色,通過地形改造和植物造景,實現“堤岸路通、堤內水通、綠化貫通”,彰顯春夏秋冬四季之美景。另外通過強化自然野趣和景觀小品的參與功能,例如休閑花架、觀景平臺、環形游覽步道的配備,為無錫市民和游人提供了親近自然的場所。成功打造成為集生態涵養、科普教育、休閑旅游為一體的城市生活空間。
濱湖區在綜合整治過程中注意與旅游功能的結合,目前環境生態修復改造已基本完成,接下來的工作著力點將放在旅游配套設施的完善方面。
水利風景區
以公益性為顯著特點,讓老百姓共享發展成果
規劃齊整、嶄新現代的拆遷安置小區附近的一條小河流頗能吸引人眼球,這條名為小湖山浜的河道長約700米,水質清澈,水岸蒿草叢生,荷葉鋪滿水面。水上亭臺可供居民小憩,沿岸長道亦是晨練、漫步的好所在。在岸邊,可以看到樹立的一塊“河長制公示牌”,向社會公開河道管理責任人、工作職責、投訴電話等內容。記者了解到,位于無錫市西南部的濱湖區水系縱橫,像小湖山浜這樣性質的河道共有434條,河道會定期換水、清淤和綠化維護。這些河道統歸到一起,通過長效管理、保潔、監督,一改以往的臟、亂、差,呈現出自然煥新的村容村貌。
據了解,目前全區有專、兼職保潔員483名,還有100多名志愿者。同時鼓勵村民自查,聘請村民為監督員,已有73名義務巡邏監督員。每年都對以上人員有新的考核制度。六年以來,全區已累計創建示范河道49條、精品河道15條、精品家塘10個,創建農村河道綜合示范區13個。(通訊員 徐麗麗)
實習編輯: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