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災區重建公共建筑被嚴重破壞的只占3.8%
●4.95萬套城鎮居民住房嚴重破壞、倒塌或損毀
●重災區農村自建房毀損嚴重
按照四川省“4·20”蘆山強烈地震抗震救災指揮部部署,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組織完成的《“4·20”蘆山強烈地震房屋應急評估情況的分析報告》日前出爐。報告分析指出,此次“4·20”蘆山強烈地震中,“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后重建公共建筑經受住了地震考驗,重災區城鎮居民自建房和部分公共建筑受破壞較大,重災區農村居民自建房毀損非常嚴重,重災區城鎮基礎設施嚴重受損。
該報告結果由省住建廳組織省內外近400名專家,在對雅安災區蘆山縣、寶興縣、天全縣、滎經縣、石棉縣、漢源縣和雨城區、名山區全部城鎮公共建筑和部分城鎮居民建筑、市政基礎設施進行的安全性應急評估結果,結合災區各縣、區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對災區其余居住建筑、市政基礎設施受損情況的排查情況進行初步分析而得出。
汶川地震災后重建公共建筑96.2%可繼續使用或維修加固后使用
此次共評估公共建筑2345棟,面積387.2萬平方米。從評估結果看,“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重建的學校、醫院、體育館和辦公樓主體結構良好。其中,重災區蘆山縣、寶興縣和天全縣重建的公共建筑基本完好或輕微損壞,可使用的占45%,需鑒定維修加固后使用的占51.2%,嚴重破壞的只占3.8%。
報告分析認為,這些數據充分說明“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重建的公共建筑質量和抗震設防能力得到大幅提高,經受住了7.0級地震的考驗。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效,一是嚴格執行基本建設標準,加大了對工程質量的監督和管理;二是嚴格按照抗震設防標準進行設計和施工,特別是學校、醫院等公共建筑的抗震構造按高于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一度采用;三是采用抗震防災新技術,增加了科技含量,提高了重建工程的抗震防災能力,其中蘆山縣人民醫院主樓成為我國采用隔震技術第一個經受7.0級地震考驗的項目。
重災區城鎮居民自建房破壞較大
報告統計,此次地震共造成災區嚴重破壞、倒塌或損毀的城鎮居民住房共4.95萬套。其中,在重災區蘆山縣蘆陽鎮居民住房中,97.5%遭到嚴重破壞、倒塌或中等破壞已無維修加固價值,基本完好或輕微損壞的僅2.5%。寶興縣靈關鎮更為嚴重,以上兩個統計數據分別達97.9%和2.1%。
“5·12”汶川特大地震前修建的公共建筑中,重災區蘆山縣、寶興縣和天全縣需維修加固后使用和嚴重破壞的占72.3%,其中蘆山縣更為突出,這一比例達83.3%。
報告分析認為,這主要是由于此次地震造成重災區的實際地震烈度達到8-9度,超過當地建筑抗震設防標準。此外,重災區城鎮居民住房多為自建的磚混結構建筑,大多沒有經過正規設計,沒有設置圈梁、構造柱等抗震措施,成為此次城鎮居民自建房破壞較大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