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在南充市嘉陵區一立鎮塘灣村,南充市果樹站的技術專家為當地村民進行農業技術培訓。肖洪環 攝(視覺四川)
聚焦“春季攻勢”
3月5日,小雨,廣安市廣安區興平鎮丁壩村楊家院子,人群聚集在院壩里,拍照、錄音,熱鬧非凡。
這是來自今年計劃摘帽的16個貧困縣和相關市州的150余位代表。作為脫貧攻堅“春季攻勢”的一部分,我省于3月5日至6日在廣安市、南充市召開2017年貧困縣退出現場推進會,代表們實地參觀考察首批部分摘帽縣并參加經驗交流會,研究推進2017年計劃摘帽貧困縣各項工作。
早謀劃早開工,兩天觀摩交流,16個計劃摘帽縣取到了什么“真經”?記者跟隨代表的腳步,一探究竟。
□本報記者 王域西
A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
找準突破口和著力點,推動要素資源集中
今年我省計劃完成16個貧困縣摘帽任務,其中國家級貧困縣數量是去年的5倍多,而且大多數貧困縣分布在民族地區,任務重、難度大。省脫貧辦相關負責人表示,16個貧困縣必須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
提早謀劃,敢于下先手棋。
在廣安區協興鎮中心衛生院,得知該院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實行“先診療后結算”制度,貧困戶醫療報銷比例達到100%后,合江縣副縣長王波豎起了大拇指。去年6月,合江縣全面推開“全民預防保健”工作,首要工作便是完善鄉鎮特別是貧困地區的醫療設施硬件。王波計劃,學習5個摘帽縣經驗,今年加快醫療扶貧進度。
去年5個摘帽縣已在全省率先實現低保線與扶貧線“兩線合一”,在全省率先完成“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等。省脫貧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16個計劃摘帽縣也要搶先動手,找準工作突破口和著力點,確保實現摘帽目標。
如何打好主動仗?隨著觀摩交流的深入,答案也逐漸清晰。
“必須加大力度整合各方面資金,以更強力度推進,確保要素資源向脫貧攻堅集中。”華鎣市市長謝洋波介紹,該縣成功摘帽背后,華鎣實行“本級財政大投入+項目資金大整合”,市本級脫貧攻堅專項預算達到800萬元,增幅達63%。
廣安區興平鎮丁壩村曾有7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目前所有貧困戶已全部脫貧,人均純收入達到9600元。該村“第一書記”楊輝向代表們介紹,丁壩村統籌用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小農水等項目資金,黑化產業環線公路和村級聯網公路4.37公里,建成高標準農田600畝,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