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李向雨 攝影報道)近日,四川省南充市首個就業培訓“扶貧專班”在南充技師學院舉行開班儀式,這是四川省首個就業培訓“扶貧專班”。來自南充市的首批37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兩后生”(高中或初中畢業后,未能繼續升學的)免費參加為期2個月的數控車工專業培訓。這個特別的班級里出現了37歲的“大師兄”和17歲的“小師妹”。
37歲“大師兄”
3月13日上午,四川日報記者來到南充技師學院“扶貧專班”看到,37名同學認真聽老師講課。課間休息時,“大師兄”鮮馥靈和“小師妹”杜秋艷交流數控編程的心得體會。
“80后”鮮馥靈是“扶貧專班”上年齡最大的,被同學們尊稱為“大師兄”。他來自儀隴縣回春鎮老木埡村3組,因家庭貧困,高中未畢業就到南充某技校學習電工,后到外面打工,十多年來,跑遍了廣東、福建等10多個省,從三年前開始,來到在廈門某陶瓷廠務工。
如今,37歲的鮮馥靈和他60多歲的母親相依為命,母親一個人在家里種地,他就到外面務工掙錢。今年春節前回家,村鎮干部向建檔立卡貧困戶宣傳扶貧幫護政策,詢問其是否參加“扶貧專班”,并介紹此次所學內容為數控專業。
“我從在技校學電工,到各地務工時的經歷,我深知只有真正掌握技術,獲得一門本領才能改變命運。”鮮馥靈一邊進行數控編程一邊向四川日報記者介紹,聽了村鎮干部的宣傳,當時就心動了。
“扶貧專班”班主任王黎明介紹,學校專門為扶貧專班配備骨干老師,通過兩個月的集中學習,每天早上8點上課,中午休息2個半小時,晚上上自習到8點半才休息。從時間上和教學上都有保證,所有學生畢業后考試合格,由學校推薦工作或留校。
鮮馥靈是個實在人,他介紹稱,以前在外面打工,遇到問題去請教其他師傅時,許多師傅都會保留一手,不愿意教真本領民,而在扶貧專班上,老師們講課細心,毫無保留,目前,他已掌握刀韌磨和機床的保養等知識。
遇到周末,鮮馥靈也沒有回家,他說從學校到家里,要轉3趟車,需要4個多小時。有休息的時間,就看《機械制圖》、《數控編程與操作實訓》等書籍,還要溫習課堂筆記,“學校發的新書中,還有三本書沒開始學,需要學的內容還多。”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