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山東衛視《山東新聞聯播》報道,眼下山東秋糧將進入大面積收獲期,借助糧食高產創建,今年全省秋糧有望再奪豐收,實現十一連增,高產創建已成為山東建設糧食強省的強力引擎。
這是位于德州市齊河縣的20萬畝糧食高產創建核心區,也是農業部的高產示范基地,即將進入收獲期的玉米隨風飄拂,今年的玉米長勢不錯,稈兒粗、穗兒大,個個籽粒飽滿,專家正忙著測算產量。
齊河縣農業局農技推廣研究員馬仁元告訴記者:“平均畝株數是5千株,穗粒數是506粒,平均單產是741.3公斤。這個產量可以說大面積的單產這么高全國是很少有的。”
不僅產量有說頭,田里也有看頭。
記者來到位于齊河20萬畝高產創建示范方的一塊品種展示田,發現在這塊展示田里,播種著大約十幾個玉米新品種,農民有事沒事的都來看看,好為明年種什么品種做打算。
正是這樣連年的品種展示和示范,齊河縣過去品種繁雜的局面得到了改善,原來最多的時候有30多個品種,現在已經減少到2到3個主導品種,今年全縣還由財政出錢,統一供種,農民種糧開始實現低投入甚至零投入。
“政府給提供了很多免費的,第一種子,再是化肥,都是千畝噸糧上級全部給免費的,這樣我們農民投入就少了。”齊河縣周莊村農民陳玉寶說。
陳玉寶為自己的投入算了一筆賬,今年投入了打藥,澆水,再就是上二遍化肥,這三樣總計算起來,也就是百十塊錢。
農民算的是小賬,而政府算的是大賬。在這個20萬畝高產創建示范方內,齊河縣雖然三年累計投入近4億元,但范圍內六個鄉鎮的土地全部變成了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
齊河縣縣長王曉東 雖然我們在農業方面的投入很大,但是大的投入等于我們給國家建立了一個糧食連年高產穩產的大糧倉。
目前山東小麥、玉米萬畝高產創建示范方面積達900多萬畝,已成為山東糧食提質增量動力強勁的發送機。2012年測產統計,全省糧食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小麥、玉米平均畝產分別達到了603公斤和617公斤,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0%和40%.
到2017年,山東將建設高標準糧食高產創建田2280萬畝,小麥、玉米兩季合計畝產達到1100公斤以上。
山東省農業廳副廳長王登啟告訴記者:“2280萬畝高產創建田建成后,如按每畝增產100公斤糧食計算,年可增產糧食45.6億斤。”
“就是要把糧食高產創建作為一種政府行為,通過強化行政推動和政策支持,集約項目、集成技術、集中投入、盡快實現由局部高產示范向全面均衡增產轉變。”王登啟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