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在山東省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提出,山東省將加快培育一批100萬至300萬人口的大城市,努力打造一批30萬至50萬人口的縣域中心城市,并選取10個左右的市、縣開展新型城鎮化試點。
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指出:“山東要抓住機遇,把城鎮化作為推動經濟文化強省建設的強大支撐,并作為實現山東省由大到強戰略性轉變的重要途徑。”
姜異康強調,山東省將堅持正確的城鎮化發展方向,使城鎮化與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將全面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以本地城鎮化、縣域城鎮化為重點,將進一步鞏固擴大濟南、青島雙核型的結構優勢,加快培育一批100萬至300萬人口的大城市,著力增強縣城的產業和人口集聚能力,積極引導一批示范鎮發展成為小城市,穩妥推進農村新型社區建設,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在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山東省將堅持城鄉統籌發展、促進生產要素雙向流動、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引進、不斷創新社會治理機制、努力拓寬資金籌措渠道等原則。
山東省省長郭樹清說:“山東將從實際出發探索新型城鎮化路徑,堅持以人為本、優化布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使城鎮化成為一個順勢而為、水到渠成的發展過程。”
山東將以人為本搞好城鎮規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提高建設質量,提升城鎮綜合管理水平,強化就業支撐,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注重文化傳承和生態保護。
近年來,山東省新型城鎮化工作加快,去年1月山東省推出了城鎮化發展綱要,按照規劃,到2015年,山東城鎮化率要達到56%。每年城鎮新增就業100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20萬人;城鎮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5萬元;城鎮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萬元以上。
到2020年,全省城鎮化率達到63% ,城鎮化發展質量進入全國前列,基本形成山東半島城市群、濟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黃河三角洲城鎮發展區和魯南城鎮帶一體化快速發展新格局,全面構建起支撐經濟文化強省建設、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
基本形成“一群一圈一區一帶”省域城鎮空間格局。“一群”即山東半島城市群,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的重要載體、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城市群;“一圈”即濟 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是帶動我省中西部發展、加快城鎮化進程的經濟增長極;“一區”是依托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開發建設,培植的環渤海經濟圈新的經 濟增長極和城鎮發展區;“一帶”是依托魯南經濟帶開發建設,構筑的歐亞大陸橋東部新的經濟增長極和城鎮帶。
到2020年,全省城區人口超過100萬人的特大城市16個;50—100萬人的大城市20個;20—50萬人的中等城市40個;20萬人以下的小城市30個。
面提升城市群綜合競爭力。積極推進山東半島城市群、濟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黃河三角洲城鎮發展區、魯南城鎮帶規劃建設,使之成為引領全省、輻射周邊地區的城市群,成為全省科學發展的示范區、創業創新的先行區。
加快提升區域中心城市發展質量。著力把濟南、青島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的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把其他15個設區城市打造成省域綜合性中心城市。
著力打造經濟強鎮和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次中心,推進小城鎮向小城市轉型。結合“百鎮建設示范行動”,積極推進擴權強鎮改革,通過政府推動、政策扶持、市場運作,實現產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鎮區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把100個示范鎮打造成為縣域產業成長的新載體.
加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加快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地區延伸,加強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提高農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到2020年,建成10000個左右功能齊全、特色明顯、環境良好、生態宜居、管理健全的高品質新型農村社區。
2013年全省城鎮化率達到53.6%。今年,山東省將力爭城鎮化質量進一步提升,全省人口和戶籍城鎮化率分別達到55%、43.8%左右。
(記者 鞠川江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