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齊長城,我就被中國古代這一偉大的建筑所震撼,從此我就無法停止探尋這一被歷史淹沒的浩大工程的腳步?!苯衲?3歲的胡德定說。他用鏡頭拍下近萬張齊長城的歷史遺跡圖片,并出版了《齊長城尋跡》畫冊。
齊長城始建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476 ),完成于戰國時期(公元前475-221 )。據歷史學家考證,齊長城西起黃河河畔的濟南市長清區孝里鎮廣里村,東至黃海海濱的青島市黃道區于家河村,全長約620公里,貫穿濟南、泰安、淄博、萊蕪、濰坊、臨沂、日照、青島8市,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長城。齊長城是當時齊魯兩國的分界線,長城以南為魯國,以北為齊國。
美國菲爾德博物館(Field Museum)的考古專家Gary Feinman帶領他的學生于前年好去年先后兩次對齊長城最東面的50公里段進行了考察。
“齊長城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歷史工程,它經歷了2500多年的歲月剝蝕,仍然屹立在山東大地上,這讓人很震撼?!?Gary Feinman對中國日報記者說。
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方輝介紹說,齊長城比秦長城還要早300多年。
長城是中國古代抵御外侵的最重要的防御工程,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后,為了防御匈奴,秦始皇開始大規模修筑長城。歷經多個朝代的修建,秦長城現在被譽為世界建筑上的奇跡。國家文物局2012年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的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公里。
Feinman說,秦長城是統一中國后為防御北方邊境而建,而齊長城的修建是在戰國時期,它防御的是同時存在的其他國家。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進入了一個由分裂到統一的歷史大變革時期。由于各國之間戰爭不斷,修筑長城便成為各國國君加強防御的通用方法。據統計,春秋戰國時期,齊長城沿線發生了480多場戰役,如齊魯長勺之戰、聯軍伐齊。這些戰爭史料成為今天歷史學家研究中國歷史的重要依據。
當時的齊國地處我國東方,南面是魯國。為加強防御,齊國以泰沂山脈為自然優勢修筑了齊長城。
然而盡管有長城的保護,齊國在公元前221年還是被秦國滅亡。而齊國修建的長城卻歷經了2500多年的滄桑歲月依然屹立在齊魯大地。沿著齊長城遺跡一路走過,仍然能見到完好的關隘、城墻和烽火臺,長城沿線構成了一個系統的、完整的軍事防御工程體系。
“我們沿線考察的發現之一就是(齊長城)這項工事的設計和施工是非常了不起的。” Feinman說。
“我們考察的這段長城依據地勢建設,盡量避免低洼地方?!?Feinman說。
齊長城的修筑使用的材料因地而異,多就近取材。山嶺地段的長城墻,因多石塊,便用石砌;平坦地帶,因沒有石塊可用,便用土筑。
距離濟南約40公里的萊蕪段齊長城位于雪野鎮長城嶺村,便是用石頭筑起來的。這段全長64.16公里的長城見證過長勺之戰、艾陵之戰。除了關樓-錦陽關及其邊上約50米的長城為后期修建的,其他的部分都是齊長城原跡。西面的長城嶺上,因荒遠無人去,城墻保存的最好,墻體、垛口、瞭望孔都較完整。最高處6米,一般寬2米左右,最寬處5米,墻上建有雉堞190個。而在東部青島境內的平原地帶,長城是便是用土夯起來的。
“這部分(青島境內)長城的修建一定是用了大量的人力,人們必須把土搬到山上來?!?Feinman說。
“我們的考古研究表明齊長城的最東部分修建的地區在當時是邊境地區。在齊長城修建之前的1000年左右這里只有零星一部分人居住。秦始皇統一中國后,這個地區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居住,并建立起村莊。” Feinman說。
齊長城橫跨千里,留下了眾多歷史遺存,長城沿線的許多村莊依然保留著歷史的印記,上營、下營這樣的村名無疑是從當年的兵營而來。在濟南長清區有個長城村,曾是齊長城西部的重要關隘,村東西山巒起伏,中間是寬1000米左右的南北狹長平原。自古這里是南北交通要道,村里曾有三層高的 “過街閣”等古建筑,在上世紀70年代被毀壞。
齊長城的建筑藝術也對后世產生了巨大影響,在齊長城沿線的山腳下可以見到用石頭建造起來的古村落,位于長清區孝里鎮的方峪村便是其中之一。
方峪村的老房子是用石頭堆起來的,不需要泥土等粘合物。據劉斌介紹說,方峪村應該是明晚期清初期時期建造的村落。
“房屋建筑技術跟齊長城很像,很顯然是受到齊長城的影響。”劉斌說。
53歲的方永敏告訴大家住在村子里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年輕人都搬出去住了。
60歲的方傳勇和他91歲的老母親一起住在一個二層的石頭建造起來的四合院里。
“連我奶奶都不知道這個房子是什么時候(建造)的。” 方傳勇說。
村子里的人們都很好客,見到有人進入家里,會熱情地說:“渴了嗎?”
據劉斌介紹說,出生在魯國的孔子到這一地帶游學,這里的人們也便會受到孔子重視禮儀觀點的影響,禮節很容易代代相傳下來。
隨著時間的流逝,齊長城的部分地區受到了破壞。濟南市長清區文管所所長劉斌介紹說,有的地方壘長城的石塊被農民們拿走蓋房子或者用來修田埂。
山東省文物局局長謝治秀說,由于長期受到自然風化、工程建設、礦山開采、農田開墾等因素影響,齊長城的毀壞速度呈加快趨勢。
2013年,由山東省編制的齊長城世界遺產重點項目保護方案已獲得國家批準。山東省已經啟動齊長城長清段、臨朐段、安丘段、五蓮段、沂水段、莒縣段、諸城段、歷城段、青石關段和膠南段等10段長城的搶救性保護和展示工程。文物部門將對殘損嚴重的邊坡部位及斷面進行覆土、補夯加固、修補,清除對墻體穩定有威脅的植物根系,完善長城附近山體的排水系統,引入植被保護等,并選擇有代表性的區段、關堡或其他歷史遺存,對其構筑形式、戰略地位、歷史沿革及地域文化等內容進行展示。
(記者 趙瑞雪 攝影 鞠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