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開幕的第十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上,一批優秀的原創劇目將輪番亮相。舞蹈家楊麗萍將帶來她的“封箱之作”《孔雀》,編導張繼鋼將舞蹈《千手觀音》“放大”成同名舞劇,剛剛獲得中國京劇節第一名的京劇《建安軼事》也將來滬,話劇《紅旗渠》將把人們帶回“劈開太行山,修建紅旗渠”的壯麗歲月……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自1999年創辦以來,13年間共上演中外劇目756臺,其中境外劇(節)目357臺,境內劇(節)目399臺,而其中國內首演或原創的民族作品達到166臺。這也意味著,在藝術節的舞臺上每5臺上演的節目中就有一臺是國內首演或新創排的作品。
給創新的藝術以展現的舞臺
一年一度的藝術節,總能匯聚一批世界級的名家名團名劇,他們的集結到來,陶冶與沉淀了這座城市氣質。與此同時,一批富有創新精神、具有藝術探索性與前瞻性的舞臺作品也紛紛亮相藝術節。舞蹈《金舞銀飾》、京劇《大唐貴妃》、舞劇《野斑馬》、舞劇《霸王別姬》、舞劇《花木蘭》、舞劇《紅樓夢》、舞蹈《中華鼓舞》、舞劇《一把酸棗》、舞劇《牡丹亭》、舞劇《王昭君》、舞劇《水月洛神》……對于其中的拔尖之作,藝術節從不吝惜為其提供最重要的開幕式演出舞臺。當全世界的藝術節總監、世界演藝經紀機構負責人集中來滬時,這些藝術節開幕式演出劇目將中華民族文化的創新之美傳遞給了世界。
第二屆藝術節推出的舞劇《野斑馬》,是中國舞劇史上首個以全動物造型亮相的舞劇,被稱之為動物世界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該劇在民族舞與芭蕾舞基礎上進行大膽創新。在藝術節一經亮相,便被國外經紀機構相中,受邀出訪了澳大利亞、日本等地,贏得了票房與聲譽的全方位成功。而該劇的編導張繼鋼,也正是因為看中了“上海這個大舞臺”,將他的《白蓮》、《一把酸棗》、《八桂大歌》等主要作品都帶到了上海。在今年第十四屆藝術節上,張繼鋼又將攜其新作舞劇《千手觀音》參加藝術節。這部歷經7年打磨、27易其稿的舞劇作品,有的不僅是雜糅雜技、武術和高科技舞美的藝術“混搭”,還是一部以“愛”為主題、溫暖人心的優秀作品。
第七屆藝術節的開幕式劇目,是上海歌舞團與澳大利亞最具影響力的悉尼舞蹈團合作的大型原創舞劇《花木蘭》,由澳大利亞著名編導格林·墨菲擔任編劇和導演。這是中國舞蹈團體第一次與世界著名編導進行原創劇目合作,也是中國舞蹈團體與國外著名舞團的第一次全面合作。墨菲以他高超的編導技巧,使舞劇透出濃濃中國味道,又滲透著時尚的“國際范兒”。作為藝術節的老朋友,墨菲正計劃著明年再為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度身打造一部全新的作品。
打“全國牌”,全面展示民族優秀文化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有著“中國”、“上海”、“國際”三個定語,分別賦予了藝術節不同的職能與責任。如果說推動雜技芭蕾《天鵝湖》、舞劇《野斑馬》、舞劇《霸王別姬》等上海本土作品赴海外巡演,是藝術節扶持上海本地原創作品國際化的責任。那么,邀請全國優秀的文藝院團擔綱開閉幕式的演出,則是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服務全國、服務各省市文化建設,打好文化發展“全國牌”的重要舉措。北京軍區戰友歌舞團的舞劇《紅樓夢》、山西藝術職業學院的舞劇《一把酸棗》、湖北省歌劇舞劇院的舞劇《王昭君》、河南鄭州舞劇院的舞劇《水月洛神》……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作品,紛紛在藝術節開閉幕式舞臺上亮相,體現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對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所作的不懈努力。
藝術節舉辦的13年來,越來越多的國際化劇目將其亞洲首演乃至世界首演放到了藝術節的舞臺。2011年,世界著名的瑞士貝嘉芭蕾舞團將《生命的誘惑》的世界首演放在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今年,上海大劇院與薩爾茨堡藝術節聯合制作的歌劇《波西米亞人》在薩爾茨堡藝術節亮相后,將亞洲首演放在了藝術節的開幕式上。2013年,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與香港藝術節聯合委約創作的舞臺劇《青蛇》也將隆重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