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袋子如何“自信”起來
隨著物價的穩定,也讓百姓對鼓起錢袋更有信心和動力。而讓錢袋“自信”起來,既需開源又需節流。
業內人士指出,普通居民資產增值首先要跑過物價上漲,其次還得獲得與市場地位相適應的利率水平。但對于可支配資金并不多的年輕人以及理財觀念相對保守的老年人,光靠存款遠遠達不到資產保值增值的需求。
事實上,今年已有多個部門表示將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專家認為,這將倒逼銀行存款、理財產品提高差異性,給普通民眾更多的理財選擇。“同時,為了保障百姓利益,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險制度也應跟上利率市場化腳步。”中國銀行監事梅興保說。
而在節流方面,從商品生產流通到消費終端都需要社會各方的配合。
包括《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等政策不乏惠民亮點,例如建設農副產品平價商店、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以及推廣農超對接、農批對接等。在上海流通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汪亮看來,這將有利于平抑與百姓息息相關的基本生活用品的價格波動。
另外根據發展改革委此前關于進一步降低農產品生產流通環節電價的通知,全國農產品生產流通企業電費支出有望每年減少5億元,這將緩解農產品生產流通企業成本上升壓力,并促進農產品終端市場價格穩定。
在消費終端,老百姓的各種省錢妙招也需要行業添加“催化劑”“例如近期電商大促,連平時難降價的化妝品也能‘白菜價’,但等送貨等得心急火燎,購物體驗實在不佳。”上海白領成宇說,隨著電商促銷、實體商場活動頻率的提高,日常支出都能省不少,但希望企業能在提高物流效率、改善購物環境方面更進一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