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上海外婆的領舞人生
在廣場社交圈,她的身份是活力四射的領舞教練張老師。何雯亞
白天,她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婦。像許多父母一樣,3年前因為女兒待產,她義不容辭地從老家來到上海幫忙。
然而,當夜幕降臨,她卻“變身”為花木北廣場上閃亮的明星。無論是婀娜的印度舞,還是動感的有氧健身操,她的舞姿常令過往的居民駐足。
盡管很多人不知道她的姓名,但只要提到花木北廣場上那個健身操隊伍的教練,附近的居民幾乎都有印象。很多人說,“那個教練好像是專業的”。
在前領舞的張慧明,雖每個動作都很用力,卻偏生跳出了些嫵媚的味道。一旁,幾個三四十歲的男人看得目不轉睛。
傍晚6點不到,張慧明早早地盛了一碗飯,就著中午的剩菜,一個人提前吃起了晚飯。此時,離女兒女婿下班到家還有一個小時,開飯還太早。但因為她晚上要去跳舞,不得不單獨開小灶。
自己吃完,又有條不紊地把外孫女的晚飯喂完。碗筷收拾妥當后,她換了身運動衫褲就出門了。修身的衣服勾勒出她纖細的身材,細腰長腿,一點都沒有發福或松弛的跡象。快步走到與住所一條馬路之隔的花木北廣場,她一看表,這時約7點20分。
在專屬她們跳舞的這個街角,舞隊里的一些常客已經早早地到了。幾個元老級的舞友已在她們固定的位置上站好,伸伸胳膊踢踢腳,做著熱身。專門負責音響設備的大哥早已拉好線,將音箱擺放到位。
“張老師來啦!”
“張老師!”看她來了,舞友們高興地打著招呼。
簡單寒暄后,她從隨身的袋子里掏出一個小小的音樂播放器,插在音箱上。接著走到舞隊第一排的正前方站定,動感的音樂響起,她也隨之舞動,一場舞就此拉開序幕。
掄胳膊劃圈、前后上下跳躍、左右步伐移動、扭胯擺臂……張慧明跳的這套操融合了藏族舞、恰恰、有氧健身操等諸多元素,難度很高。我跟著跳了10多分鐘,不時有動作跟不上,衣服也汗濕了。而隊伍里的多數人顯然已跳了有段時日,動作基本熟練,只是她們把這套操跳得虎虎生風,跟做廣播操似的。唯獨在前領舞的張慧明,雖每個動作都很用力,卻偏生跳出了些嫵媚的味道。一旁,幾個三四十歲的男人看得目不轉睛。
“胳膊抬起來……左邊……右邊……再堅持一下……”跳舞期間,張慧明不時會大聲喊出動作要領,提醒舞友。那氣勢,很像健身房的專業教練。昏黃的燈光下,一點也看不出她已過了天命之年。
廣場上一些飯后遛娃的年輕媽媽,有些趁著小孩在一旁玩耍的空當,也會站在隊伍后排遠遠地跟著跳一會兒。這種時候,張慧明心里就會特別有成就感。在廣場跳舞的那一個多小時,是她一天里最自信、快樂的時間。再忙,家里人也會把這段時間給她騰出來。因為那是“張老師”的專屬時間。在那一個多小時里,她不是誰誰誰的媽媽,不是誰誰誰的老婆,只是那個活力四射的廣場領舞教練張老師。
在她這個年紀的外來人口,很多人在上海的身份定位只是“誰誰誰的奶奶”或“誰誰誰的外婆”,而她走出去,卻常會碰到認識的、不認識的人主動跟她打招呼。
同一時間,廣場上還有另外三支隊伍在跳舞。其中,兩支跟著柔緩的音樂在跳類似民族舞的舞蹈,另一支也在跳舞,只不過難度比張慧明這邊相差好幾個級別,一個雙手叉腰左右扭胯的動作,那邊重復跳了16個八拍。因此,在這片跳廣場舞的場子上,張慧明和她的舞友最引人注目。
這種吸引力,跟她們的舞姿有關,跟她們站的位置也有著微妙的關系。她們的隊伍剛好站在廣場平臺正對十字路口的轉角處,正像一個小舞臺似的,來來往往的行人都能看到。
我原以為是她特別有舞臺意識,挑選了這么一個顯眼的街角。她卻無奈地笑笑說,那是因為她來得晚,廣場上好的位置都被占掉了。我這時才意識到,她并不是上海人。只是因為女兒在上海安了家,3年前她才從老家南昌過來幫忙帶小孩。雖非專業健身教練,但在南昌,她已給一個百來人的廣場隊伍領舞8年,在當地小有名氣。
2012年5月1日,她就到了上海,外孫女是5月底生的。剛來大半個月,她沒什么事做,晚上就在附近轉悠。她曾跟著廣場上的兩支隊伍跳過兩天,可因為對方節奏過慢,她跳著不得勁。于是,還是獨立出來自己跳。因為跳得好,慢慢地有了自己的隊伍。原本跟南昌的舞友們說好,只來上海幫忙半年,可自從在這邊也有了隊伍之后,她就再也割舍不下。
“南昌那邊我們原本就有3個人領舞,我走了,問題不大。可上海這邊,她們只有我一個。我走了,那種30多分鐘的長舞,她們就跳不來了。”張慧明說。
盡管只在上海待了3年,但如今張慧明在花木附近的交際圈卻比一些住了10來年的居民還要廣。在她這個年紀的外來人口,很多人在上海的身份定位只是“誰誰誰的奶奶”或“誰誰誰的外婆”,而她走出去,卻常會碰到認識的、不認識的人主動跟她打招呼。
“你是那個廣場上領舞的教練吧?跳得真好!你是專業的?”每當有人這樣問起,她就會特別自豪。
平時,舞友包了粽子做了糕點,也會給她帶一份嘗嘗,就像舊時的鄰居一樣熱鬧。跳舞,讓她在這個陌生的大都市,重新找到了自信和歸屬感。
剛到上海時,她聽不懂周圍人在說什么,也沒朋友。可跳著跳著,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當初,作為一個連自己女兒也沒帶過幾天的新手外婆,她也曾因看到外孫女排出的胎糞不知所措,也曾因夜晚要頻繁起來照顧小孩而感到疲憊,可只要站在廣場的平臺上,音樂聲一響起,所有的勞累都會煙消云散。跳著跳著,精氣神兒就全回來了。
“張老師跳舞厲害,炒股也是這個。”三毛說著翹起大拇指,“就最近幾個月,張老師幫我賺了不少。”
在中國,一切在廣場上進行的集體健身活動似乎都被籠統地稱為廣場舞。于是我問張慧明:“你介意我把你跳的舞稱為廣場舞嗎?”她略略遲疑了一下,回答:“我還是介意的。”
隨后,她跟我解釋這套舞的特別之處:“我們這種跳法更像是有氧健身操,跳的時候消耗特別大,汗也流得多。特別能夠達到燃脂的作用。”因為之前跟著跳了一會兒,我感覺有些動作不是很順,便擔心她是不是把動作編得太難了。她小有得意地告訴我,她編排的動作組合確實比健身房的還要復雜。原來,除卻每天在廣場跳舞,張慧明還會定期去健身房學學她喜歡的印度舞。健身房里那些老師的教學經驗和經典動作也會被她吸納到自己的“廣場教學”當中。
因為每個月都要部分更換舞曲,她還特意學會了在網上搜歌,使用音頻剪輯工具自己編輯歌曲,比如把幾首音樂中需要的部分剪出來重新拼接在一起。選曲、剪輯再重新編舞,這些活兒很花時間,但她卻很享受成功編曲編舞之后的那份成就感,和教學時那份分享的愉悅。
“你也來一起跳吧。跳過之后,你就會發現人變得開心,脾氣也會平和起來。減重一二十斤不在話下。”跟我說這話時,張慧明指著一旁隊伍里一個留著利落短發、被稱為“三毛”的女子說,“喏,她跳了3個月,減了15斤。”
三毛是個爽氣人,她大方地走過來,告訴我這幾年因為增重太多,以致心臟早搏,不得不減肥。她試過跑步、跳交際舞,都沒效果,最終還是在跳舞隊伍中重獲健康。
“當初是一個老朋友介紹我來看看的,我那時候不是很愿意。心想我才48歲,跳什么廣場舞啊!結果一看到張老師跳,就發現跟我印象里的廣場舞真的不一樣。”三毛說,她成功減重15斤時,高興得請了一大桌舞友慶祝。
現在,三毛提到張慧明就贊不絕口,直言是她的忠實粉絲,因為張老師不僅幫她重拾健康,還給她帶來了財富。
“張老師跳舞厲害,炒股也是這個。”三毛說著翹起大拇指,“就最近幾個月,張老師幫我賺了不少。”原來,熟悉后,三毛發現張慧明也炒股,而且是炒了8年的老股民,她推薦的股票常常有不錯的收益。
“賺了多少啊?”我問。
三毛笑而不語。
隨后的交流中,我得知因為股票里賺了錢,兩個女人開始琢磨著要創業,打算開一家養身會館,這兩天正四處忙著找店鋪呢。
一邊帶外孫女,一邊還要開店,忙得過來嗎?張慧明很淡定,外孫女馬上就要上幼兒園了,“閑著也是閑著嘛”。
“還回南昌么?”
她溫柔地笑笑:“處得久了,就有感情了,就舍不得了。想法再遠不離初衷:我就希望伙伴們身體健康,對生活永遠充滿激情和希望,那我也就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