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檢查一下煤氣關了沒有,晚上睡覺把門窗關好。”昨天晚上7點,忠信橋到祖家橋浜的路上又準時想起了清脆的鈴聲和溫馨的提醒聲。記者了解到,搖鈴的是家住祖家橋浜7—1號的居民沈祥根,他已經(jīng)為雙塔街道鐘樓社區(qū)服務了十多年。三個月前,沈祥根被車撞了在家休息了一段時間,身體剛恢復,他馬上回到了“崗位”上。誰能料想,這名曾經(jīng)“七進宮”的勞改釋放人員,出獄后還救起了7名落水者。
曾經(jīng)“七進宮”官司吃了15年
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沈祥根20多歲就干起了小偷的行當。曾經(jīng)“七進宮”的他是派出所的“老面孔”了。“每次才放出來,又忍不住去偷了。”沈祥根說。隨著年齡的增大,沈祥根對父母的訓斥越來越反感。母親見兒子如此不爭氣,最終患上精神病。沈祥根說,母親已經(jīng)去世8年,至今想起來還覺得愧對她老人家。
附近居民對這個“老鄉(xiāng)鄰”也都知根知底,都知道他曾屢次因盜竊罪被判入獄,前后加起來坐了15年的牢。老沈說自己年輕時候在不懂法,總覺得小偷小摸沒什么。加上脾氣也犟,聽不進家人的勸,用“浪子”形容自己一點不為過。
暗下決心重新做人
當沈祥根第七次從“高墻”里走出來時,已經(jīng)39歲的他暗下決心,一定要重新做人。由于沒有結(jié)婚也沒有工作,社區(qū)為他申請了低保,還在生活起居上對他悉心照顧。這讓沈祥根更加堅定了做好人、做好事的想法,他將社區(qū)對他的好回報給了居民。
每天晚上7點,忠信橋到祖家橋浜的路上總會聽到清脆的鈴聲,這是沈祥根在義務搖鈴提醒大家防火防盜。一開始,大家對沈祥根真能洗心革面半信半疑。“是有防備心理,但看他堅持這么久,大家都相信了。”老鄉(xiāng)鄰陳婉琴阿姨說。
漸漸地,附近居民有什么事都喜歡叫他幫幫忙。社區(qū)老黨員吳達新腿腳不好,沈祥根用輪椅推他去醫(yī)院看病。李桂芝老人家里衛(wèi)生沒人打掃,沈祥根主動擔起了責任。每當居民向老沈表示感謝時,他總是擺擺手說:“我是社區(qū)的志愿者,這點小事不用謝。”最近,社區(qū)了解到老沈有個心愿,就是希望有一臺冰箱。書記陸斌正在積極想辦法,滿足他這個心愿。
出獄后救過7名落水者
要說最讓大伙兒對沈祥根刮目相看的,是他這十幾年救了不少落水者。據(jù)了解,去年6月的一天下午,一對男女朋友在望星橋北堍2號吵了起來,女子一時沖動,跳進了官太尉河里。正巧沈祥根路過此地,見狀,連衣服、鞋子都沒來得及脫,就一頭扎進了河里。當女子被救上岸,老沈這才想起自己放在口袋里的手機已經(jīng)報廢。這對本不富裕的沈祥根來說,損失不小,但他笑著說,人的生命比手機貴重得多。老沈碰到更多的是不小心失足掉進河里的。“曾經(jīng)有一個人沒救活,要是我早點發(fā)現(xiàn)就好了。”這是最讓沈祥根不能釋懷的。前年有一老太失足落水,當老沈奮力將她拖上岸,給她做心肺復蘇已經(jīng)晚了。沈祥根說他一直覺得愧對于社會,很懊悔自己曾經(jīng)的年少無知。現(xiàn)在每救一個人,就等于給了自己一次“重生”的機會。
來源:揚子晚報 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