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歲片來襲進影院還是看視頻?
以己之長 補彼之短
資料顯示,2010年,我國共生產故事影片526部,但真正進入城市主流院線放映的只有200余部,其中還有部分影片上映一兩天便下線,成了“影院一日游”。2011年電影產量預計較上年增長70%,但電影放映數量僅占產量的1/3。
業內人士表示,像《金陵十三釵》或《龍門飛甲》這樣的大片一旦到來,影院就會出現“大片壟斷”,導致片源單調,觀眾缺少挑選余地,很多中小制作影片難以生存。例如今年元旦小長假,全國票房約1.8億元,僅《十三釵》和《龍門飛甲》就報收1.3億元。因此,要完全消化與年俱增的電影產量、滿足各類觀眾需求,對傳統院線來說,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樂視網副總裁賈躍民說,網絡院線沒有銀幕數目、播放時間的限制,排片空間更自由。這為許多小制作影片提供了更多的生存空間。他表示,“在線播放”將成為有效緩解院線擁堵的一大渠道,成為“第二院線”。
未來是影院的,更是網絡的?
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80后、90后,更習慣于依靠視頻網站來獲取影視資源,而不是到電影院去看電影或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同時,他們不滿足于僅是一名信息的被動接收者,而熱衷于投入到微博等社交網絡的互動中,充當點評人成為傳播者。如《失戀33天》的票房大賣就得益于微博和人人網等社交網絡平臺的口碑營銷,影片登陸網絡院線后也獲取了可觀的收益。
賈躍民告訴記者,網絡院線點播較多的影片與票房較好的影片具有一致性,“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愿意付費觀看最新最熱的電影,而視頻網站由于其‘點播、連播和分享’的優勢,正在成為年輕人看電影的新方式”。據了解,電影網絡院線要求聯盟成員統一上線時間、統一播放品質、統一資費(5元/部),但也有網站推出“買一送一”等形式的捆綁銷售。
隨著網絡院線不斷引進高清正版電影和建立行業規范,視頻網站的前景普遍被人們看好,當互聯網寬帶能讓在線視頻變得非常暢通時,在線點播或許會成為觀影的主流方式。當然,追求觀影效果的影迷仍會是傳統影院的忠實擁躉。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