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季“爆倉”淡季虧損 快遞業困局何解
每逢年關,都是快遞旺季,以至于不少快遞企業不堪重負、甚至出現“爆倉”。而面對即將到來的春節這一淡季,一些企業雖照常經營,但將面臨不可避免的虧損。
這實際上折射出國內快遞尤其是民營快遞行業在“高成本、低利潤”時代的生存困局。業內人士提出,破局之道,在于快遞企業主動轉變傳統發展模式,以及有關部門及時出臺、落實相關扶持政策。
網購快速發展凸顯快遞軟肋
“說好是隔日件,都變成隔周件了!”“每次快遞公司都說馬上就送到,可一等就是三四天!”……年底,許多人抱怨:快遞快不起來了。
行業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快遞業申訴量比2010年大幅增加,僅9至11月三個月的申訴量就超過了2010年全年的總數。在申訴中,“快件延誤”最為普遍。
面對消費者的抱怨,快遞企業自身也有一番苦水。國內知名快遞企業申通快遞副總裁陳向陽說,個別時段的超負荷,并不代表快遞企業整體運能的不足。以申通為例,目前申通全國網點配置的快遞派件能力是每天350萬-380萬件,而2011年的實際日均量是280萬件,“企業的運能還有點吃不飽”。
但是,一旦電子商務網站搞促銷,尤其是每年的“雙十一”(11月11日)、“雙十二”(12月12日)等時段,申通每天接單量可高達400萬-430萬件,超負荷運營在所難免。
按照郵政管理部門的計劃,2011年快遞業旺季從11月11日網購促銷開始,到2012年1月22日春節前結束。目前,旺季日業務量最高已突破1815萬件。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快遞是一個完整的運送鏈條,從兩地的分部、分撥中心等開始,各個環節都有嚴格的時間要求;一旦某一個環節受阻,便導致延遲效應的累積。“看起來忙得要命,其實是不堪重負。而且,快件破損、送達延遲等情況也會不可避免地增加,公司全年的考核都會打折扣。企業對這種突然的旺季其實很頭疼。”陳向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