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有訣竅——
把不懂醫的包裝成專家,把懂醫的拔高成教授
入行后,王先生才發現這行的黑暗,“圈里流傳著一句話,‘十個劫道的,不如一個賣藥的’。劫道是明目張膽的犯罪,而賣保健品的則是讓你心甘情愿地掏錢,這行的欺騙性和暴利可想而知。”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發現很多“專家”、“顧問”都沒有醫學背景,有剛剛中學畢業的待業青年、下崗的售貨員、工廠的會計等。這些人經過短期培訓和包裝后,披上白大褂就開始跟病人忽悠。
王先生就曾給某公司新招的推銷員進行醫學方面的培訓,“里面都是些沒什么文化基礎的小青年,因為啥也不懂,所以需要簡單地講講相關醫學知識。”而推銷業務的培訓更是必不可少,首先要學會“挑人”,老人、女性、情緒焦急低落的病人是主攻對象,然后再見機行事套近乎推銷。
“這行對人的包裝和貼金很重要,把無資質、不懂醫的人包裝成專家,把本身是醫生的隨便拔高,教授、博士生導師是基本頭銜,還得說發表過論文數十篇?!?/p>
另外,“門面”也得跟上?!爸v師”一般是歲數較大的中年人,得能撐住場子。講課時要穿正裝,顏色要鮮明,紅襯衣黃領帶那是最好。如果是中醫得穿唐裝,說話要慢條斯理、抑揚頓挫。
在第一家藥店坐堂時,一個十六七歲的推銷員小姑娘讓王先生記憶深刻?!八u的是治療頸椎病的枕頭?!也皇菄樆?,您這脖子已經算嚴重變形了,再不想好辦法治真可能癱瘓了!醫院肯定讓手術,別聽那些,都是騙錢的,您就每天枕著我們的枕頭,完全磁石理療,半個月就有效,3個月您就得來謝我!’”
還有一次,某公司打著軍隊醫院的旗號賣產品,讓下面的推銷員都穿上假軍裝,而臺上“專家組”的成員包括一個醫院的原院長、一個賣菜的和一個假中醫。菜農對醫學一竅不通,卻負責推銷治療糖尿病的產品。其中有個醫學上的名詞“β細胞”,菜農不認識,就說成B細胞。王先生好心提醒后,菜農訕訕地說:“大夫,我是真不懂?!?/p>
這名菜農多年活躍在保健品行業,如今說起醫學術語已經是張嘴就來。
據王先生介紹,保健品推銷員這一行當,各人收入也各有不同。比如,如果是單純的講課或者培訓推銷員,每小時講課費大概在150、200或者300元不等;如果是講課連帶推銷,一天300到500元不等的講課費外,還會有提成,不過基本到500元就封頂了;如果連續去外地講課,差不多一個月能收入萬八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