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商人馬云的一段話,“讀書無用論”的話題又被提上了議程。
馬云在一次演講中說:讀書像汽車加油一樣,加滿油你得知道去哪里。裝了太多的油就變成油罐車,我看太多的人讀了好多的書,兩種人不太會成功,一個是不讀書的人不太會成功,第二個是讀書太多的人也不會成功,所以我們今天主要是吹吹牛,我來就是想告訴大家,別讀太多書。
其實,馬云這段話的核心意思,并非“讀書無用”,而是以一種引人注目的方式勸年輕人不要迷信讀書,不要讀死書,不要天真地將讀書與成功畫上等號,有比讀書更重要的價值去追求。這種意思,很容易就被人斷章取義了,被一些喜歡標簽化的人貼上了“讀書無用”的標簽。社會中本就流行著“讀書無用”的撒嬌、抱怨和憤懣,而當這種論調從一個公眾崇拜的成功人物嘴中說出來時,似乎就更有了說服力,也更有了對知識和讀書的反諷意味。
這種對馬云意思故意的曲解,斷章取義借馬云之口澆自己胸中的塊壘,兜售“讀書無用”的私貨,傳遞錯誤的價值觀,誤導年輕人,是很不負責任的。
讀書無用嗎?當然不是。很簡單的常識是,從普遍意義上看,讀過書的人肯定比沒有讀過書的人更能夠成功,讀書多的人在概率上比讀得少的人收入更高;但從個案上看,也有特殊性,即某一個沒讀過書的人比讀過很多書的鄰居收入高很多倍,某一個讀到博士的人至今還沒有找到工作,靠在外打工的父母養著——但這純粹只是反常情況,公眾一定要有對知識和讀書的自信,而不能輕易被那些反常的極端個案影響對普遍價值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