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包油炸薯片等同于喝下一杯脂肪?近日,清華實驗姐“李冠男”在網上曬出的一張“薯片脂肪含量檢測”對比圖,讓不少“零食控”們瞠目結舌:她從5片薯片中竟提取出了10毫升脂肪。同時,她還通過實驗發現在巧克力夾心餅干中,同樣也含有大量脂肪。這組被網友們稱為“零食真相”的照片很快在微博及各大論壇風傳,瀏覽量超過百萬次。
薯片高脂高油,很多人都知道這一點,但真的如“實驗姐”所言,僅僅5片薯片中就能提取出10毫升脂肪,這又是否夸大其詞了呢?不少網友對此持懷疑態度。近日,本報記者聯合北京農學院食品專業副教授丁軻對此進行了實驗。結果證實,每吃一袋50克的油炸薯片,就等于喝下3茶匙的油脂。
實驗姐:
5片薯片取10毫升脂肪
在實驗姐“李冠男”貼出的照片中,實驗燒瓶底部一層黃澄澄的脂肪帶給人巨大的視覺沖擊力。圖片說明顯示,左邊的燒杯中是5片油炸薯片,右邊的燒杯里則是從這五片薯片中提取出的脂肪,按照燒杯的刻度來看,大約有10毫升。這組圖片發出不久,瀏覽量就呈幾何式增長,網友們將照片大量轉發至微博和其他論壇中,“實驗姐”也因此紅極一時。不過,一時爆紅也讓“實驗姐”有些不堪其擾,她在人人網“消失”了數天,但“臨走前”她更改了自己在人人網上的“狀態”,似乎仍帶著科學質疑的精神在向“粉絲們”隔空喊話:“我還是退隱幾天吧,太恐怖了。閃前喊一句,每28克薯片里含有10克fat(脂肪),這個是印在包裝袋上的。”
薯片實驗
3類材料分9份
那么,結果真的像“實驗姐”說的那么恐怖嗎?近日,本報聯合北京農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丁軻,通過實驗證實了這一結果。
實驗材料:
某品牌油炸薯片、蝦味片、非油炸薯條
實驗工具:
脂肪測定儀、濾紙、石油醚
實驗時間:
15個小時
實驗原理:
用石油醚這種有機溶劑對進行實驗的食物長期浸潤,使其里面的油脂溶解在有機溶劑里。通過溶劑回流及虹吸原理,使食物連續不斷地被純溶劑萃取,以便將食物里面的油脂充分萃取出來。
實驗過程:
在實驗中,丁教授首先對油炸薯片、蝦味片以及非油炸薯條進行了編號。“為了實驗的準確性,我們每種樣品取三份。”油炸薯片取了6片,平均分為三份,并對這些樣品分別標注上1-1、1-2、1-3;蝦味片取了9片,和油炸薯片一樣平均分為三份,編號為2-1、2-2、2-3;非油炸薯條取了9根,也平均分為三份,編號為3-1、3-2、3-3。
在對這9份食物樣品進行實驗前,丁教授對盛放萃取油脂的燒瓶以及濾紙分別進行了稱重。隨后,他將這些樣品弄碎,用濾紙包好,放進脂肪測定儀里的容器瓶內,再將容器瓶放進萃取油脂的燒瓶里。最后,丁教授將容器瓶與脂肪測定儀連接好,注入石油醚,開始進行萃取實驗。
經過15個小時的萃取,燒瓶中匯集著石油醚與薯片等食物中油脂的混合物。
實驗結論
吃一袋50克重的薯片
等于喝15毫升油
待石油醚揮發干凈后,在燒瓶的底部,記者看到了薄薄的一層油脂,雖不及“實驗姐”的那么觸目驚心,但經過計算,結論還是很嚇人。其中,油炸薯片的含油量平均在31.2%,蝦味片的含油量為18.3%,非油炸薯條的含油量為20.5%。
這相當于,每吃一袋50克的油炸薯片,就等于喝了3茶匙的油。
專家建議
零食導致“胖娃娃”
北京農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丁軻表示,盡管實驗結果并沒有網友所說的那么夸張,但薯片、餅干這類食品的確是高能量食品,其實這些食品的包裝袋上都有所注明,但由于沒有一個直觀的展示,很多人并沒有真正了解它的脂肪含量。
“零食為什么好吃?其實這和它們中含有的大量食用香精有關。要知道人的味蕾是有記憶的,一旦吃上,就會讓人‘停不了手’,一段時間不吃,又很想念。”丁教授說,這也是零食讓人發胖的根源,尤其是對青少年兒童。所以為了健康,攝入時應當適量。(記者李環宇 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