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良好的待遇和社會保障、向上流動的機會是留住工人的根本
漫畫:朱慧卿
眼下正是求職招聘旺季,基層打工者對今年的職業預期如何?企業用工情況怎么樣,招聘是否困難?近日,面向我國基層打工者的手機招聘平臺大谷打工網,對14096位實名注冊用戶的調查顯示,85.8%的基層打工者今年想轉行。受訪者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平均年齡為26.2歲。調查同時以線上調查的形式,訪問了不同行業的5274家企業,94.9%的企業今年會新增基層崗位。62.3%的企業表示人員流動大是最大的招聘壓力。
打工者最向往能夠學到技能的工作
安徽池州人曾輝在蘇州市某服裝廠做了3年的縫紉工,月工資達到4800元。不過他認為做縫紉工沒前途,“新手五六天就會做,3個月就成了熟練工。”工廠的管理很嚴,一個月只休息兩天,逢五逢十才不加班,請假一天要扣500元。今年春節后,他在合肥找了一份送快遞的工作,雖然月工資少了將近2000元,但他覺得這份工作性價比挺高,騎著電動車穿梭在大街小巷讓他感覺比較自由。
調查顯示,33.7%的打工者轉行的原因是“追求工作的新鮮感,想嘗試多種不同的工種”,28.3%的人因為工資低而轉行,24.9%的人是由于想從事一直夢想的職業,13.1%的人認為原先從事的行業技術含量低,所以要轉行。
據大谷打工網分析,行業間跳動頻繁對基層打工群體來說確實比較普遍。一方面,由于技能、學歷、工作經驗等方面的相對缺乏,他們往往只能從事一些無需高技能、高學歷、長期工作經驗的簡單工種,因此產生收入偏低、勞動強度相對偏大、職業發展不暢等問題;另一方面,年輕的打工者追求工作帶來的新鮮感、愉悅感,覺得原先從事的某個行業“不好玩”、“沒勁”、“太枯燥”,就會產生轉行的念頭。但轉行之后從事的還是簡單重復性的工作,同樣面臨工作強度大、收入低的問題,又迅速促成下一次轉行。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院長劉爾鐸認為,打工者轉行意愿強烈,說明就業市場崗位多,他們有選擇的余地。當前我國新增勞動力減少,很多企業招工難,工人可以選擇自己相對喜歡的職業。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盧暉臨則認為,打工者對就業現狀不滿意,才會有轉行的想法。每年春節后到3月初,很多企業都會“大換血”,面臨重新招工的局面,這很不正常。根本原因在于,用工制度不能很好地為工人提供良好的待遇和社會保障,企業不能為基層員工提供向上流動的渠道。對打工者而言,總體就業狀況是就業率高而就業質量差。當前基層崗位的勞動者多在18~30歲,如果基層打工者可以從18歲做到55歲,并獲得合理增長的收入,勞動力供應不足的狀況會大為改觀。
江西宜春人周明,4年前中專畢業后來到廣州打工,雖然學的專業是機械制造,但是去應聘相關工作總是被拒,他認為原因是“自己技術不夠”。4年里,他做過手機配件廠工人、五金廠工人、布料廠倉庫保管員,現在又要換工作了,也沒有明確方向,就想“干點技術活,拿點高工資”。
打工者向往什么樣的工作?調查中,34.7%的人首選“能夠學到技能的”,31.0%的人表示“只要是工資高的都愿意”,24.9%的人說“只要工作時間固定、壓力較小,工資低一點也沒關系”,9.4%的人想找“像白領一樣在辦公室的工作”。
國內某大型電器制造企業人力資源總監張小杰說,工人工資是大的市場環境決定的。企業應該從兩個方面進行調整留住人才:一是嚴格執行勞動法規,制定薪酬方案,同時從物價上漲、工作環境等綜合因素考慮提升員工福利待遇;二是企業需要給打工者更多關懷和尊重,為他們提供職業發展的空間。
盧暉臨指出,我國亟需改變當前世界工廠的地位,鼓勵企業創新做強民族工業。如果總是訂單式生產就會受制于人,沒有訂單時企業為了減少成本就會裁員,導致用工短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