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不宜的地方不要來
請別處安家,比如迪斯尼
更多的網友認為林妙可不應該在微博“安家”:“這么小年紀,分得清好壞嗎?還不如別接觸這些,而不是指責大人的世界。”“請換別處安家,比如迪斯尼。”“自己跑到成人世界還說這里不好那里不對,她憑什么要求全世界都跟她一起扮演小孩子。自己去了不該去的地方就指責別人,也不想想是不是來錯了地方。”“不知道她父母怎么想的,把她推在浪尖頭。承受這個年紀本不該有的壓力。”
業內分析
家長態度:等孩子有足夠的自制力和分辨力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家有12歲閨女的一位媽媽表示,在她看來,孩子們還是應該少碰微博,“這個年紀的孩子還沒什么自制能力,我很擔心她沉迷在微博中,所以她的微博也是在假期時偶爾發兩張照片跟同學們分享,其他時間我都避免讓她玩。”而這位12歲的女孩則表示,微博就是“人有我有”:“上電腦課時老師說到微博,同學們都開通了,我也開通了唄。不過真是沒時間玩。好像同學們也都很少更新。”
另一位家長則認為,現在微博上的信息太雜太亂,不敢讓孩子過早地去接觸,“即使是我們,有時看到一些微博假消息也會信以為真,何況是孩子?他的分辨能力還不夠強的時候,我盡量不讓他接觸。”
專家態度:健康成長從做一個純真的孩子開始
認證為“北京市寫作學會常務理事、家庭教育指導師”的“王艷-博士貓”微博則認為,林妙可承載了太多成年世界的符號與虛華,“孩子,你似乎也從未經歷過童年!你的同齡人的童年是被教育制度剝奪了,你的童年又是如何丟失的呢?少兒不宜的地方,你總是積極鉆進來……健康成長,是從做一個純真的孩子開始的啊。孩子,你累了嗎?”
此外,認證為“杭州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法律史學會執行會長”的“范忠信”微博則認為:“法律上沒有‘有害言論’這個概念。如果要認定某個言論是否有害,就是要認定該言論是否構成誣告陷害、侮辱誹謗、煽動顛覆——這不通過司法行嗎?”策劃:周嫻 撰文:本報記者莫斯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