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愧于人民的信賴
——黨中央、中央軍委指揮軍隊和武警部隊四川蘆山抗震救災紀實
一幅航拍的災后影像圖,清晰顯示著災區的每一處災情、險情;一幅畫滿箭頭的兵力部署圖,準確標注著救災部隊的每一步兵力投送和救災進展——
出動軍隊和武警部隊、民兵預備役人員1.9萬余人,救治受傷群眾1萬余人次,轉移受困群眾4.6萬余人,搭建帳篷1.5萬余頂……
四川省蘆山縣城一處廢墟旁的成都軍區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前指,一派緊張氣氛。這座小小的野戰帳篷,成了震后軍隊和武警部隊抗震救災的一線神經中樞。
這里,見證了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近平主席心系災區、情系人民的情懷;
這里,記錄了習近平主席和中央軍委揮師三軍、科學用兵、高效救援的決策部署;
這里,又一次把人民軍隊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時代形象定格在了一個值得銘記的歷史瞬間。
災情緊,軍令急,一支支勁旅和專業救援力量向著震中挺進——人民的呼喚永遠是子弟兵前進的方向
從強烈地震發生的那一刻起,被掩埋在廢墟下的生命,在震后亟待救援的群眾,無時無刻不牽動著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無時無刻不牽動著總書記的心。
獲悉災情,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當即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把搶救生命作為首要任務,千方百計救援受災群眾,科學施救,最大限度減少傷亡。要求軍隊和武警部隊迅速投入抗震救災第一線。各救災部隊要發揚我軍能打仗、打勝仗的精神,全力搶救受困群眾,全力救治傷員,努力防范次生災害,積極配合地方做好受災群眾安置、災區社會穩定等工作。同時,各救災部隊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防護。
危難之際,黨和人民在一起;生死關頭,軍隊和人民在一起!
當天中午,中央軍委召開緊急專題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主席重要指示和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署要求,研究緊急應對蘆山地震措施,部署軍隊和武警部隊參加抗震救災各項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主持會議并講話,正在外地考察調研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許其亮對部隊參加抗震救災提出要求。
軍隊和武警部隊應急機制迅即啟動,總參、總政聯合下發指示,將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近平主席的決策部署,火速下達到任務部隊。
總參謀部科學調集兵力馳援災區,加強統籌協調,組織所屬專業力量提供信息支援保障;
總政治部及時發出抗震救災中政治工作指示,搞好思想動員和宣傳報道,積極為救災部隊解決實際問題;
總后勤部火速調集帳篷、食品、藥品等物資,派出醫療救援力量,開展傷員救治、衛生防疫等工作;
總裝備部為救災部隊緊急補充所需裝備器材,下撥維修經費,跟進搞好保障……
馳援災區,全力以赴;搶救生命,刻不容緩。
大地顫抖,樓宇傾頹。20日上午8時02分,正在會操的武警四川省總隊蘆山縣中隊官兵與強震不期而遇。
一班長郭季平立刻按響警報。隨著中隊長陳發湖下達緊急命令,中隊22名官兵迅速集合起來,兵分兩路趕赴縣城參與救援——這也是地震發生后,最早投入救災的隊伍。
同一時間,四川省軍區雅安軍分區、武警雅安市支隊組織所屬官兵就地展開救援。
震后第10分鐘,成都軍區召開抗震救災作戰部署會,一道道指令從作戰指揮室接連發出。第58分鐘,軍區前進指揮組已進入災區。
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一支支勁旅和軍隊專業救援、醫療隊伍從成都、邛崍、阿壩,從北京、云南、重慶出發,向著同一個方向緊急開進,一場與時間賽跑、同死神抗爭的大救援瞬間拉開帷幕。
地震發生不到半個小時,經歷過汶川地震的四川省預備役綜合應急救援大隊、成都市民兵綜合應急救援大隊、黑水縣民兵攜帶生命探測儀等專業救援裝備和搜救犬,緊急奔赴災區展開救援。
上午10時,成都軍區第13集團軍某炮兵團450多名官兵,以摩托化方式向蘆山疾進。
陸上,第13集團軍某工兵團,武警水電、交通、黃金部隊,第三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醫療隊等,從鐵路、從公路,向著災區緊急開進。
空中,海軍遙感飛機、空軍偵察機接連飛臨震區,災情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源源不斷匯集到指揮部。遠程運輸機、陸航直升機搭載第14集團軍某工兵團、第38集團軍某工兵團和武警總醫院等單位的救援人員、專業裝備緊急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