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汽車行業評論員張志勇 中新網 張龍云攝
近期關于北京購買純電動汽車也須參加搖號的消息或將使本就屢創新低的搖號中簽率雪上加霜。
據多家媒體報道,北京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市民購純電動汽車也須參加搖號”。而此前,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陳貴如透露,北京市將于上半年陸續出臺鼓勵私人購買純電動小客車的政策,包括補貼標準、購買純電動汽車無需搖號等。從“無需搖號”到“必須參加搖號”,地方有關部門在電動汽車私人購買政策制定上的搖擺有些讓人無所適從。6月26日,資深汽車行業評論員張志勇做客中新網汽車頻道視頻訪談時表示,其實電動汽車搖號對于電動汽車市場本身并沒有太多的影響,但會擠占現有的搖號購車名額。
電動汽車搖號實為收緊傳統汽車限購政策?
6月26日,北京舉行本年度第6期購車搖號。經審核,截至25日零時,小客車指標申請個人共有1530063個有效編碼,比上月增加17448人,相應的中簽比也達到歷史新低的83.2:1,即是說,平均約每83個人才能產生一個中簽者。
而北京電動汽車市場搖號政策風向的轉變可能讓中簽比率越發緊張。
去年,《北京市電動汽車管理辦法》草案公布。《辦法》中稱,私人購買電動汽車將不參與搖號,但是仍要按照有關規定實施號牌限行。今年3月,北京新能源汽車推廣中心負責人表示,購買純電動汽車雖然不須參與搖號,但必須具備在京購車搖號的資格。而日前北京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又表示“市民購純電動汽車也須參加搖號”。據了解,目前具體參加搖號的純電動汽車比例尚未確定,屆時將和普通機動車采取同樣的搖號流程和辦法,從每月2萬輛機動車指標中劃出一部分指標。
對此張志勇認為,這一政策的變化其實對電動汽車市場本身并沒有太多的影響。張志勇說,現在電動汽車市場發展面臨各種瓶頸,比如充電方式、網絡不健全,企業售后服務不到位等,消費者對于電動汽車技術的擔心和疑慮,即使不參加搖號,也不會有太多的人進入這個市場。同樣,即使需要搖號,也幾乎等于百分之百能夠中簽。但另一方面,北京市每月目前有2萬個號牌指標,假設拿出5000個指標給電動汽車,那就只剩下1.5萬個,這相當于北京對于傳統燃油汽車的限購更緊了。
張志勇認為,北京實施限購這么長時間以來,交通擁堵其實不斷在惡化,污染日益嚴重,在這種情況下,當然它還是希望能夠去更加嚴格地限制傳統汽車的市場的增長,恰恰電動汽車市場給它提供了一個借口,或者一個機會,從現有的2萬輛指標中撥出一部分來發展電動汽車,這個其實是更加嚴格了傳統汽車市場的限購,這才是這一政策出臺最重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