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炎炎夏日,辦公室人群卻在為抵御中央空調的寒冷而苦惱。“出門怕熱中暑,進門怕凍感冒”,室內外兩個季節讓很多人不知道上班是該穿厚點,還是穿薄點兒。如今,患上“空調病”已經不是新鮮事,更嚴重的是,竟然有人因為單位空調溫度開得太低而選擇辭職。
網友“愛哭的笑笑”稱,在公司上了幾個月的班,感冒發燒五六次,身體耗不起,跟行政講了也沒用。最終只好選擇辭職。所以有人不禁感嘆,4000多元的工資,說不做就不做了,辭職理由讓人啼笑皆非。
國內的商務寫字樓越建越多,夏天的“溫度怪圈”也越來越嚴重,那么,其他被酷暑困擾的國家,情況又如何呢?
第一站:新加坡
新加坡一年四季都是濕熱難耐的,空調的合理使用也就顯得尤為重要,有一些機構也在倡導節能,讓大家適當地調高空調的溫度。
新華社駐新加坡的記者陳濟朋:新家坡實際上屬于熱帶地區,基本上就是北緯1度,所以當地的氣溫一般是在26度到36度之間。基本上所有的地方白天可能大部分時間都要開空調,尤其是在辦公的地方,比如說像寫字樓里面,這個地方的空調溫度一般調得很低,甚至有的時候會是十幾度,二十度多一點。金融區的寫字樓里面,一般人都要穿西裝,實際上這個空調的溫度是給他們設置的。在新加坡以及香港等地方,經常會有一些公益活動,有的時候會有一些宣傳,比如說告訴你空調調高一度,整個一年下來可以省下多少度電,然后能給你多少錢。這個數目其實并不小,如果空調的溫度平均調高一度,一個家庭每年可以省下大概二三百加元。
第二站: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直到這些年才出現了夏季40度的高溫,但一些老式住宅內部并沒有空調。澳大利亞人節能環保的意識很強,所以空調并不是大家的必備家電。
《全球華語廣播網》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在澳大利亞,除了一些新的公寓樓統一安裝了空調之外,很多舊式的獨棟居民住宅至今仍然沒有空調。由于大部分澳大利亞的城市晝夜溫差非常大,就算是夏天白天有30多度,到了晚上最多就是23、4度而已,非常適宜居住。除了最近幾年夏天有幾天白天的溫度到了40多度,晚上的溫度也跟著上升到30多度之外,在其余的日子里,下邊回家待在家里面真的沒有開空調的需要。另一方面,澳大利亞很多人對節能非常在意,崇尚綠色環保的“綠黨”甚至在整個澳大利亞的政壇舉足輕重。很多澳大利亞人放棄在家中安裝空調,很大的因素是希望能夠讓生活更加綠色節能,能開電扇解決的事情,就不麻煩空調了。
胡方說,一些辦公大樓因為不是中央空調,為了節約能源,老板多會規定“比較溫暖的”最低溫度。
胡方:很多澳大利亞的辦公室還不是中央空調,溫度可以由每個辦公室自我掌控,像我現在工作的地方,掛遙控器的墻壁上就貼了一個告示,寫著:夏天請保持溫度在28度以上。這不是一個硬性的規定,但是大家基本上都會把溫度調到28到30度之間。我們還在辦公室里邊留了一臺電扇,像工作人員少,沒有必要整個房間開空調,或者不是特別熱的時候,我還是比較喜歡開著電扇做事的。
第三站:美國
國內曾經有規定,公共建筑單位夏季室內空調溫度不得低于26℃,那么美國的規定溫度是多少呢?
美國觀察員龐哲:在美國,空調環境對人體健康程度的影響非常受到政府部門的關注,美國勞工部在保證工人在工作環境中的溫度要求是,室內低溫最低不能低過攝氏20度,最高不能超過攝氏24度,這是均衡的正常舒適溫度。同時對濕度則要求保持最低不能低于20%,最高不能超過60%。這些規定是美國政府工人安全保健辦公室在1975年時建立的,并且一直延續至今。對于居民住所來說,有中央空調系統的一般仍然是延續官方規定的溫度,但是因不同情況也有不同的現象,特別是在酷夏高溫的情況下,美國很多供電、供氣公司呼吁民眾節省能源,標準的室溫在自愿的前提下可高低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