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北京的白領朱女士為了滿足手機上網需求,除了資費套餐外,每個月還要額外購買500兆的流量包。朱女士說,上網的錢,沒少花,但是網速不給力:
朱女士:商務領航套餐再加上流量包就得小200塊錢。感覺的網速非常一般,就是刷不出來,圖片出來慢,這都是網速慢。
朱女士的感受并非個案。調查顯示,我國內地用戶月均上網費用是美國4倍、韓國20多倍,而網速卻不及發達國家的一半:
朱女士:我有個同學,他在國外相對于我們來說就很便宜,而且就是速度特別快,他到國內都不適應,我覺得差距還是挺大的。
我國手機上網的人數已經超過4.2億,規模效益理應顯現。賽迪顧問通信產業研究中心副總經理耿嚴認為,運營商的壟斷經營是網速慢、網費高的本質問題:“國外有很多運營商都是很市場化的行為,如果有競爭的話自然就會降下來。”
耿嚴分析,運營商在移動3G上的巨額投資現在沒有收回成本,又即將面臨新一輪4G業務的投入,運營商估計會維持現有的資費水平。很明顯,高資費、低網速的現狀,不利于我國信息領域建設和消費:
耿嚴:今年咱們國家一直在推信息消費,建立在高速互聯網絡上才有未來新的商業模式的體現,我覺得像這種現象長期下去,不管是從信息消費領域還是信息化的推進還有各方面的進程來講是不利的。(記者張棉棉)
實習編輯:段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