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案件背后的成因多么復雜,這55起報案的性質已經不僅限于棄嬰和販嬰,而是涉及販賣嬰兒、遺棄乃至故意殺人等多種可能的刑事案件。面對這樣的案件,當地公安機關對這55起報案涉及的嬰兒,必須盡最大可能做到“活要見人,死要見尸”。
陜西富平販嬰案余波未平,各路媒體記者仍然麇集富平,打探公眾可能關注的各種消息。身處漩渦之中的當地政府對此卻有不同看法,一位宣傳干部對記者說:“販嬰案的宣傳報道要降溫,多家報紙、電視臺做了詳盡的報道,已經沒什么可說的了。”
當地政府出于維護形象、擺脫壓力的考慮,自然希望報道降溫,以便事件逐漸淡出公眾視線。但即使多家報紙、電視臺做了詳盡報道,販嬰案仍有許多懸疑尚未破解,該案遠沒有到“無話可說”的時候。當地政府、醫院、公安、司法等各部門,都有義務在不影響案件偵破的前提下,盡早進一步披露案情,回應公眾的疑慮和關切。
據當地公安機關介紹,張素霞“心理素質非常好”,在明知自己所犯罪行可能面臨死刑判決時,已下定“赴死之心”,且決定“反正自己要死,就不連累別人”。
對她此時的慷慨仗義,公眾不會有任何興趣,人們要追問的是,她所謂的“不連累別人”究竟指誰?從案件披露伊始,人們就高度懷疑這個環節復雜的案件很難單獨完成,張素霞很可能有同伙、助手。挖出案件同伙,既是實現司法正義之必須,對于當地百姓重獲安全感也具有重要意義。此時,張素霞的“心理素質”與公安部門的辦案能力之間,可能會有一番艱難的較量。
而比這更重要的是,迄今當地官方公布的報案數已達55起,被確認與張素霞有關的26起,正式立案的則不過三起,還有更多孩子的命運懸而未知。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失去孩子的家庭才會在獲知張素霞販嬰案之后報案,因此不管是否涉及張素霞,55起報案背后,是55個嬰兒生死不明的懸疑。在這55個嬰兒中,被確認與張素霞有關的26個嬰兒,究竟有多少被其販賣,又有多少因確實殘疾而被“處理” ?另外29個被確認與張素霞無關的嬰兒,究竟是正常死亡,還是被張素霞之外的人販賣或“處理”?
必須指出,張素霞屢屢能夠以初生嬰兒身患疾病或殘疾為名,誘使家長放棄孩子,進而達到販賣的目的,證明放棄先天患病、殘疾嬰兒,在當地是一件尋常之事。其背后則是這些家長的生命意識和法律意識的缺失,也和當地公安歸納的被害人具備的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條件比較困難、所產嬰兒為女嬰等特征相吻合。在類似的案件中,家長們也負有不可原諒的責任。
但不管案件背后的成因多么復雜,這55起報案的性質已經不僅限于棄嬰和販嬰,而是涉及販賣嬰兒、遺棄乃至故意殺人等多種可能的刑事案件。面對這樣的案件,當地公安機關對這55起報案涉及的嬰兒,必須盡最大可能做到“活要見人,死要見尸”。即使最終無法做到,也必須盡力收集每一點證據,以有效的證據確認每一個孩子究竟是正常死亡,還是被張素霞等人販賣,或是在被家長放棄后被“處理”。如果確實存在生命尚存的殘疾嬰兒被“處理”的情況,協助其“處理”的張素霞等人則可能涉嫌故意殺人。嬰兒家長也可能因涉嫌遺棄罪而被追究法律責任,對此法律不該因其“弱勢”而放棄追究。
在這樣一樁重大案件中,只要一個孩子沒有明確的下落,這個案件就不算真正告破,家長和公眾都有持續關心和追問的權利。當地官員的“無話可說”,不過是出于政府角度的一廂情愿而已。張天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