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二:與其瞎混不如做生意
專治各種不服:讀大學練就怎么談戀愛玩游戲!
波波手機:大實話,中國的大學生不是拼爹就是拼人脈!拼學歷?沒聽說啊!
119ddd:如果孩子沒有超強的克制力,讀大學就是去鬼混。與其拿著錢去鬼混,不如找個生意讓他去打理。
悲催de:我只想說,至今沒掙回讀書的所有花費,而老家初中都沒讀的表弟現在是工廠老板。
記憶1233:在這個現實的社會里,上不上大學都只是人生中的一段歷程一段記憶,僅此而已!
木水目夕:如果真給16萬元,那就付首付買套房吧。
小編手記:“讀書無用” 非書之罪
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小編也常聽說這類奇事:開摩的的月入上萬,賣水果的買房買車,乃至乞討的都能在老家蓋起幾層小洋樓……而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也曾流傳過“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一說。
在市場經濟中,供求關系的鐵律決定了讀書的未必比搬磚的能賺到更多錢。事實上,在發達國家,也存在著藍領工人工資待遇高于白領的現象。本來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本應該理性看待。但由于我們素來有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讀書被賦予某種神圣的色彩。這樣一來,一旦讀書的收入過低,“讀書無用”引來的憤懣就更加強烈。
“書”以及它承載的知識,是工具而非目的,讀書能不能賺錢,要看你讀的是什么書,以及你是否真的讀進去了。如果你一開始就沒有明白這個問題,大學四年忙著玩游戲,對書有著相當的仇恨,那么,當你畢業又失業時,想說“書誤我”,就要先想想你是否“真愛書”,可不要怪錯對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