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進入第二天,今天上午舉行的“中國向消費型國家轉變”的分論壇,引起了人們的熱議。但是大家熱議的焦點卻集中在:到底是中國移動壟斷,還是騰訊微信壟斷?這場爭論的雙方分別是中國移動的副總裁李正茂,以及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
今天上午的討論非常熱烈精彩,主題是“中國向消費型國家轉變”,北京大學教授張維迎,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正茂、熙可集團CEO朱演銘、網秦CE0林宇都是在座的嘉賓,芮成鋼是主持人。
中國移動在場就繞不過一個話題——壟斷,特別是微信崛起之后,中移動是不是有點缺少安全感了呢?李正茂也沒有回避這個問題,他說:“在電信行業,總有人給我們扣壟斷的帽子,其實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的競爭非常激烈。”他又舉例說:“每年秋季新生入學的時候,校園市場的爭奪已經進入白熱化,中移動的市場份額雖然超過2/3,但是2/3不意味壟斷,相反騰訊微信是壟斷的,因為微信的用戶比例比2/3可高得多了,目前市場上也沒有微信的競爭對手。”
張維迎馬上反駁李正茂的觀點,張維迎說:“壟斷的概念是政府以行政命令讓一部分人進入某些行業,卻不讓別人進入,如果允許任何人做電信,哪怕只有中移動一家那也是競爭的,因為你做不好,別人就可以把你干掉,所以騰訊微信不是壟斷,中移動才是壟斷,三大運營商叫混戰,不叫競爭,真正的競爭是自由準入,每個人可以做類似微信的應用,馬化騰要是睡半年覺,不創新,騰訊可能就不行了。”
主持人芮成鋼因為時間關系,好幾次試圖打斷兩位都不成功,可見兩位辯論的激烈程度。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復旦大學經濟學院 副院長孫立堅對此發表評論。
達沃斯論壇今天早上這場分論壇可以說是跑題了。大家討論的主題從中國向消費型國家轉變最終轉向了中國移動和騰訊到底誰是壟斷。經濟學家張維迎認為,要想別人和中國移動合作,就要先打破壟斷,但是中國移動的副總裁李正茂則反駁說,其實壟斷的是騰訊,因為大部分人的手機上都安裝了騰訊的微信。中國移動和騰訊,他們是不是壟斷?
孫立堅:首先,壟斷的負面意義是市場的供給受到了限制,不是供應商生產能力不足,而是政府的準入門檻存在要發牌照才能夠擁有供應的權力,市場供求關系失衡,形成了賣方市場;第二,壟斷的定價和提供的東西根本無不所值,掠奪了消費者的財富和利益;第三,為供應商謀求暴利創造了非常好的環境。
當然,涉及到國家安全的行業,如果采取市場競爭原理,有些行業就沒有人去做,而這些行業恰恰是我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基礎產業,某種意義上也限制了這些行業的惡性競爭。
從市場份額上來說,中國移動和騰訊都在業界占據著絕對的優勢,但是兩者之間,有哪些不同之處?
孫立堅:有一種優勢是完全在政府的保護,在是不公平競爭的環境中經營,只給某一些供應商的牌照。另外,有一些供應商,比如說騰訊,它是通過自己的創新、技術的研發,獲得了競爭的優勢。微信不是為了給自己帶來壟斷利潤,而是提供了便捷性,才造成了今天微信和移動競爭的格局,使得移動的短信服務大比例的下降,這給移動的壟斷利潤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從某種意義上講,騰訊的出現帶動了中國通信市場壟斷的格局,當然,將來不斷會有其他創新企業參與進來,微信的優勢就會被新的通訊的技術所替代,老百姓就可以不斷享受最好的技術,不斷享受競爭所帶來成本的下降的好處。而今天有些供應商,它并沒有提高任何的質量,它的價格牢牢控制在一個高水平,物不所值的問題非常的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