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玖超是土生土長的珍珠泉鄉人。有愛情為伴,村官任期結束后,馬俊飛選擇留在延慶,繼續扎根基層。
“姐妹花”引來“金鳳凰”
李曉燕和李曉飛是雙胞胎姐妹花。兩人先后來到延慶縣井莊鎮擔任大學生村官。“妹妹曉飛跳了一級,比我早一年來。我是來看她的時候被這里吸引的,所以也來做村官。”李曉燕說。
李曉飛和愛人李長春相識在北京體育大學校園里。臨近畢業,兩個人都成為了大學生村官,只不過李曉燕來到延慶,而李長春回到了家鄉河北。
考慮到兩個人的將來,李長春勸李曉飛也到河北去工作,李曉飛卻希望李長春來北京發展。“不同的想法讓我們起了許多爭執,面對不理解我也很難過,但還是堅持了自己的選擇。”李曉飛說,“漸漸地我們都釋懷了,并不要求對方來自己的城市,而是鼓勵對方先好好工作,再考慮發展。”
為了早日結束“異地戀”,李曉飛在柳溝民俗村開起了農家院,著手創業。雖然面臨缺乏經驗、缺少資金等困難,李長春的鼓勵卻讓李曉飛有了堅持的動力。她給農家院取名“村官園”,如今生意已經十分紅火。
2012年5月,李長春考進北京團市委青年匯,來到北京朝陽區一家社區青年匯做起了公益工作。最近,兩個人又一起創辦了鑫源真人CS基地,為柳溝民俗旅游產業添磚加瓦。
去年7月,李曉燕也來到延慶縣井莊鎮。她利用自己的美術特長,在村里辦起了繪畫培訓班,利用周末時間教村里的孩子畫畫。由于李曉燕任職的孟家窯村比較偏遠,愛人陳大龍便擔任起“護花使者”的角色。每周,他都從市區騎車88公里趕到鎮上,護送李曉燕進村給孩子們上課。
為了更好地陪伴李曉燕,陳大龍辭去了市內的工作,到延慶創辦了北京藝啟美術培訓中心。“以前我們也討論過,要不我不做村官的工作了。可是我覺得自己做得挺好的,很想繼續做下去,只好他來遷就我了。”李曉燕說。
是生活伴侶,也是工作伙伴
馬俊飛覺得自己是幸運的。“當村官期間,找一個志同道合的異性談戀愛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首先村官經常在村里,接觸的同齡人就比較少。其次有些人還是對村官這個工作存在一定偏見的,認為這不是一個固定且體面的工作。加上村官期滿以后的出路還是未知數,所以選擇和村官在一起需要足夠的勇氣。”
王玖超對馬俊飛的工作非常支持。在她看來,這些同齡人能夠跟村民一起同甘共苦3年,帶動村民致富,為村級組織、文化、社會建設帶來一定的改變,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但她難免也會因為馬俊飛工作太忙和馬俊飛產生矛盾。一次,村里進行廁所改造,馬俊飛顧不上抽身履行“每周在縣城見一次面”的承諾。盡管看得出王玖超不太高興,馬俊飛還是堅持到改造工程結束才補上了約會。
簡燕平和王居偉則在收獲愛情的同時也擁有了工作上的“軍師”,遇到事情可以互相幫助。一次,村里開展三級聯創活動,初來乍到的王居偉不知道基礎材料該如何準備,而簡燕平的村上剛好有現成的模板,為王居偉提供了參考。“這樣互相幫助的事例很多。”簡燕平說,“在工作上我們也是很好的伙伴。”
據延慶縣人力社保局局長胡春華介紹,自2005年12月起,先后有9批1849名大學生村官來到延慶,在基層組織建設、農村產業發展和新農村文化建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大學生村官隊伍正逐漸發展成為新農村建設中一支強大的年輕力量,為京郊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近年來,期滿繼續留在延慶發展的大學生村官人數達419人。在此次參加集體婚禮的16對新人當中,有11對是來自延慶縣的大學生村官。胡春華說:“對于這16對新人來說,是‘三農’讓他們結緣,也是‘三農’讓他們更加惺惺相惜,最終攜手走進婚姻的殿堂。希望他們能夠扎根在京郊這片見證他們愛戀的土地上,為京郊建設繼續貢獻他們的力量。”(記者黃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