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二:高檔煙酒竟成為兒女孝敬首選
“陌生人社會”中,我們拿什么孝敬父母?當然不能只是因為法律規定才去做。即使在外打拼,每天很忙,也要盡可能陪陪父母,盡盡孝心。早在2006年春節前夕,一項關于“除夕夜如何過”的調查結果就顯示,50歲以上的受訪者中,約48.6%的人除夕夜可以與兒女一起度過,比例不足五成。
這種狀況應該改變了。有一句話說得好:子欲養而親不待。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才后悔沒有好好孝敬父母。有網友還算了一筆賬:這輩子,我也許只能和媽媽相處25天了。一年也就春節回家一次,真正在家的時間不超過5天。5天里,大概還有3天出門和朋友聚會、應酬。剩下的時間真正能陪媽媽的大概只有20小時。如果上天眷顧媽媽能活到85歲,我能在她身邊的時間不超過600小時,也就是25天,還不到一個月。
孝敬父母應該先基于關愛,那么,怎樣關愛父母才算是孝敬?
前段時間,新浪微博一項關于“孝敬方式”的調查顯示:在煙酒有害身體健康已成為社會常識的情況下,高檔煙酒竟成為兒女們的孝敬首選。
當然,類似的“關愛”還是少些為好。有調查顯示,老年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身體健康。孝順煙酒,老人是一時愉快了,但后患無窮。
基于這樣的現實情況,東阿阿膠在“2013中華兒女孝心行動”上,聯合社會各界提出了“孝敬能力”概念,明確指出:孝敬能力不等于經濟能力,孝心兒女只有懂得父母的生命周期,懂得為父母滋補“治未病”,關注父母的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孝敬父母。
熬阿膠、寫家書來孝敬父母,在古代就已存在,并被朱熹、曾國藩等先賢所倡導,形成敬老的傳統。可見,“親手熬膠·親筆家書”是孝敬父母的示范,讓父母“久服輕身益氣,延庚續壽”,以此實現子女對父母健康長壽的期望。
國醫大師張學文表示:“在古代用東阿阿膠孝敬父母,已成為孝子們的一種習慣了。”
“‘熬阿膠·盡孝心’的孝敬方式不僅是物質上的,更重要是一個文化上的概念。在新的時代,我們希望‘熬膠孝敬’的方式能成為當代的一種孝敬文化,撿回我們的情感,滋潤我們的精神家園。”秦玉峰說。
有居民給父母服用東阿阿膠的體驗,算賬后發現,成本很低回報很高,等于花小錢得到最大的健康回報。
秦玉峰表示,未來東阿阿膠會以孝敬戰略為中心,開發出更多適合兒女孝敬父母的產品,為天下兒女踐行孝道提供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