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幾天,就是2014年,離農歷馬年也不遠了。經歷了十八大后開局之年的謀篇布局,中國勢必將迎來“奔騰”之年。中國人見證了過去一年的變遷,對未來的一年充滿了希望。
“藍圖”與“元年”
善于繪制藍圖,善于落實藍圖,是中國制度優勢的一大體現。在中國的大藍圖上,2014年極為重要。
201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改革的新步驟和新成效值得期待。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制定了“五位一體”的全方位改革藍圖。其《決定》宣布了包括廢除勞教制度、調整計劃生育政策、放寬市場準入、啟動土地改革、戶籍制改革、司法體系改革等60條改革大計,并且首次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
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繪制了2014年的經濟藍圖。會議毫不回避國家治理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即“生態環境惡化、食品藥品質量堪憂、社會治安狀況不佳等突出問題仍沒有緩解”,并一一開出“藥方”。其后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了“以人為核心”“順勢而為”的新型城鎮化藍圖。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則部署了2014年和今后一個時期的農業農村工作。
制定出一個好文件,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關鍵還在于落實文件。這些藍圖,表面上是政策條文,實質上是政治承諾。
“節點”與“提升”
每逢節點,中國總會迎來一次自我審視和自我提升。除了全面改革元年,2014年還將迎來若干重要歷史節點,值得期待。
2014年是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公布30周年。開放14個沿海開放城市,是根據鄧小平的倡議而采取的對外開放的戰略決策。這14個城市30年的發展證明,對外開放帶來了持續繁榮。
2014年是新中國成立65周年。自1949年以來,中國經歷了“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30年,尤其是改革開放后的30年使中國國際地位和人民生活質量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也正是中國“三個自信”的現實來源。鄧小平在20多年前說,“改革開放政策不變,幾十年不變,一直要講到底”。新一屆領導集體強調將改革開放作為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新中國迎來65歲生日的2014年,人們有理由期待一個進一步改革開放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