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中全會改革決定提出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以后,包括社科院在內的多個研究團隊的建議廣受社會關注。雖然延遲退休政策遇到巨大的民意抵觸,但幾乎所有的專家都認為推行延遲退休是大勢所趨,全國范圍內推廣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本報訊(記者孫昌鑾)昨日,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在京發布《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報告2013》,提出未來七年全面深化改革可分三步走的建議。其中,在引人關注的延遲退休政策方面,該報告建議在2016年至2018年,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漸進的延遲退休年齡政策。
自三中全會改革決定提出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以后,包括社科院在內的多個研究團隊的建議廣受社會關注。雖然延遲退休政策遇到巨大的民意抵觸,但幾乎所有的專家都認為推行延遲退休是大勢所趨,全國范圍內推廣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昨日,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所發布的報告為未來7年改革建議了三個階段的時間表。在收入分配和社保制度改革方面,報告建議改革第二階段(2016年至2018年),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漸進的延遲退休年齡政策。
不過,該報告中未就退休年齡給出具體建議。但報告建議,在2014—2015年改革第一階段,政府應在保險精算的基礎上,統籌考慮社會承受能力和勞動力市場發展,研究延遲退休年齡的方法與步驟;第二階段在全國推行漸進的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到了第三階段,即2019—2020年,建立統一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社保體系。
同樣在昨日上午,社科院社會學所發布的《社會藍皮書:2014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也對延遲退休政策進行關注。
該藍皮書強調,在人口老化速度逐漸加快的過程中,整個社會高度關注退休與養老問題。對于公務員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甚至對于整個白領職業群體而言,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容易被接受;但對于藍領工人,尤其是對于那些從事建筑、紡織、煤炭、清潔、生產組裝等重體力勞動的職工來說,延遲退休年齡是難以接受的。國家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配置,要把握好職業群體的差別和漸進推行的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