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大紅門服裝城的商販正在裝貨。該著名商圈的倉儲業態將外遷。京華時報記者陶冉攝
為改變中心城區功能、人口過度聚集,交通擁堵等狀況,北京提出將向外轉移一些以批發集散為主的行業形態,著名的“動批”和大紅門服裝批發商圈均被列入外遷名單。
記者昨天從西城區“兩會”獲悉,“動批”市場中的批發市場和業態確定將遷出中心城區,現有服裝批發零售業態調整為服裝零售、展覽展示、現代電子商務等業態。但外遷方向和時間表尚未確定。
與“動批”類似,大紅門服裝批發商圈需要外遷的,也是其低端的倉儲等功能業態,并非整體遷出京城。目前選址工作已著手進行。
□“動批”外遷
專設指揮部改造“動批”地區
昨天下午,西城區“兩會”舉行首場發布會,就“動批”的搬遷做出回應。西城區副區長孫碩表示,“動批”市場中的批發市場和業態將轉移出北京中心城區,現有服裝批發零售業態調整為服裝零售、展覽展示、現代電子商務等業態。據他概括,“動批”所在北展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并不是簡單的一刀切的搬離,“轉移、調整、升級、撤并”這八個字將成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主旨。
據了解,西城區已于去年底正式掛牌成立了北京北展地區建設指揮部,負責對“動批”所在的北展地區產業進行規劃和布局,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和業態升級。今年開始,北展地區按照疏解一批、提升一批、引入一批的思路,加大行業監管力度,堅決撤銷、關閉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經營場所和不符合首都功能核心區要求的產業形態,加強與外省市合作,逐步引導批發市場有序外移或改造提升,著力培育科技金融、文化金融、服裝設計、展覽展示等新興業態。
“動批”搬遷或將分流10萬人
“動批”是指位于北京動物園附近的服裝批發市場,形成于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從路邊服裝攤位開始,逐漸形成以服裝批發市場為主的綜合商圈,現有服裝市場和小商品交易市場9個,是與大紅門、雅寶路齊名的北京三大服裝批發市場之一。
根據2013年初的統計數據,“動批”共有攤位約1.3萬個,從業人員超過3萬人,日均客流量超過10萬人,物流企業20余家。加上其輻射和帶動的就業人口,“動批”搬遷或將分流10萬人。
近年來,隨著“動批”市場人流、物流、車流的不斷集聚,城市承載力處于超負荷狀態,市場安全隱患凸顯,這給周邊百姓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比較大的影響。交通、治安、環境等社會問題日漸突出,以商品批發業為主的業態已不適合北京中心城區的發展。
孫碩表示,西城區作為北京市中心城區,將根據中央提出的“人口、資源、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總要求和北京市十一屆三次全會明確提出的將“著力破解人口資源環境矛盾,堅決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目標,“整體規劃、研究政策、確定路徑、分步實施”,準確把握區域功能定位,全面推進中心城區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