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一名老人走進紫竹院公園內的“第三衛生間”。實習生鄧偉攝
作為一項便民舉措,2013年本市新添了51座第三衛生間,滿足父母帶異性孩子、子女帶異性老人外出時如廁的需求。至此,全市第三衛生間已達千座。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記者拿著已建成的第三衛生間名單,探訪了一些醫院、公園等公共場所的第三衛生間,發現這些第三衛生間掛的都是殘疾人衛生間的標牌,由于沒有明確的標識和說明,許多帶異性孩子的家長根本不敢進。更有甚者,有的第三衛生間“鐵將軍”把門,還有的干脆設在了男廁所內,已經失去了設置的意義。
缺少指引 不好找
周六8時50分,在北京中醫醫院的門診樓里,市民胡女士和5歲的兒子站在女衛生間門口“較勁兒”。“我不去!這是女生去的!”孩子一臉不樂意,擰著身子不愿意跟媽媽進去。
其實,去年新建的第三衛生間中,這家醫院是有一處的。不過記者認真地尋遍了4層門診樓,也沒有找到第三衛生間的標識。樓梯間內的導覽標識圖里有衛生間的標識,但沒有第三衛生間或殘疾人衛生間的指引。一位保安說:“門診樓每層都有衛生間,但我從沒聽說過第三衛生間。”
第三衛生間,也有地方稱之為“中性衛生間”,有別于現有公廁的男女分區設置,其用途主要為方便市民照顧家人如廁,有獨立的出入口,方便父母帶異性的孩子、子女帶異性的老人外出,照顧其如廁。
記者從紫竹院公園了解到,目前園內共有3處第三衛生間。其中使用較為頻繁的一間位于公園游樂園內一棟土黃色小樓里。但該樓外部僅標示出“衛生間”字樣,并未對其中的第三衛生間做特殊提示,待游客進入樓內,才會發現迎面有一個老年人和殘疾人專用的單間,獨立于男、女衛生間之外。
由于沒有特別的指引,很多人即使有需求也找不到第三衛生間。
輪椅圖標 不敢進
北京這幾年陸續建了1000多座第三衛生間,但記者隨機采訪了近30位普通市民,除了一位經常出國的女士表示在國外見過第三衛生間外,其余人均表示從沒聽說過這個詞,也沒在公共場所見到過第三衛生間的標識。
那么這些第三衛生間究竟建在哪兒呢?
記者從市市政市容委獲悉,殘疾人專用衛生間就是第三衛生間的一類,由于第三衛生間尚無專門標識,目前多數第三衛生間掛的都是殘疾人衛生間的牌子。
在紫竹院公園的一處掛著老年人和殘疾人專用牌子的衛生間前,記者守候了15分鐘,發現因為衛生間外未提示兒童可用,有多位年輕媽媽只好帶著兒子走進旁邊的女衛生間如廁。還有一位穿著灰色大衣的先生在第三衛生間門口猶豫了一下,最后還是抱著女兒沖進了男廁所。他告訴記者,在大型商場,這種第三衛生間很常見,游樂場里小孩兒多,希望也有這樣的配套設施,讓帶女兒的父親們少些尷尬。
在北京動物園的熊貓館、熊山、豳風堂等景點附近,記者均看到有男女衛生間之外的獨立衛生間,不過,由于這些衛生間僅標有輪椅的圖示,家長們大多未敢帶孩子貿然進入,因此這些第三衛生間的使用頻率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