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走親戚,是中國人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習俗。這本是親戚間聯絡感情,互相慰問的一種親情大交流。但是,近年來,卻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這一傳統年俗產生“恐懼感”,“走親戚”正在變為一場場沾染“火藥味”的“智勇大沖關”。對此,專家指出,“中國式走親戚”需要相互理解,把“逼問”變為真心的關懷。同時,還需要社會大環境的改變、引導,讓民俗在溝通親情和尊重個人隱私之間找到契合點,才能更有生命力。
“洛陽親友如相問”難倒英雄漢
過了大年初一,按傳統民俗,正是走親戚的時候。但是,對許多80后、90后年輕人來說,這也成為一年一度最“糟心”的時刻。有網友說,“洛陽親友如相問”,注定讓人無處可逃。
從北京專程回老家西安過年的張先生,因為春節與親戚們的“遭遇戰”而分外頭疼。結婚幾年,張先生并沒有生孩子的打算,他一直很享受現在的二人世界。不過,他的感受跟親戚們卻講不通,“為什么不生孩子”的追問不絕于耳。
“這是我的私事,根本沒有必要跟別人交代。”張先生忿忿地說。
無獨有偶,在西安打工的程小姐也對“走親戚”有著由衷的恐懼感?!懊磕赀^年我都要被親戚們逼問,為什么還不結婚?其實我才23歲,在大城市還不到談婚論嫁的年齡,可是在老家農村,比我小的早早都嫁掉了,搞得我跟‘剩女’似的?!背膛空f。
程女士說,親戚們可怕處在于,輪番上陣,一撥唱罷一撥登場?!半m然我無所謂,但是架不住爸媽面子擱不住。一遍遍被數落,老人們難受,我心里也過不去啊,簡直是受罪。”
同時,隨著“二胎”政策的啟動,春節期間被“七大姑八大姨”逼問“何時生二孩”也成為許多小兩口的新煩惱。而這也成為馬年春節“逼問排行榜”的一大“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