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暗訪東莞色情業,廣東省領導高度重視,東莞當地政府迅疾整治,拉開了又一次東莞掃黃的序幕。對于這一事件,官方的報道應該說占據了輿論和道德的高地。但在社交媒體上卻引發了不小的輿論漩渦。9日晚上,某些微博大V直呼“東莞挺住”,“東莞不哭”,“今夜我們都是東莞人”……有的甚至公開質疑央視將目光對準東莞的色情業。
央視記者暗訪藏污納垢涉嫌色情交易的場所,本是樹正氣、明是非、廓清濁之舉,卻冷不丁遭幾名網絡大V在背后施冷箭,克隆昔日抗震、抗泥石流等救災口號,實在讓人噴飯,這個驢唇不對馬嘴的“網上哄鬧”,與平時常自稱“網絡意見領袖”的大V身份實在不符。你要東莞挺住啥,難道掃黃不該進行?為何要給東莞打氣,嬌憨地勸其擦干眼淚?這看似戲說、搞笑、哄笑的行為,極易使一部分不明真相的人跟著“灰色狂歡”。
其實這幾個大V自己的確自鳴得意的好生“娛樂”了一番,但作為大多數網友,卻被其結結實實地“愚樂”了一遭。“挺住”與“不哭”之所以短時間內引起網上哄鬧,是其以同情弱者的姿態出現,容易迷惑不明就里的網友,特別是一些未成年人。幾年前,一些“報復性”慘案發生時,網上由幾名網絡名人醞釀發起的“理解弱者復仇”的怪論,就一度塵囂直上,頗有市場,也曾讓不少不明真相的網友半天沒能走出“五里霧”。而今,央視記者暗訪東莞帶色的娛樂場所,一些人又大發“慈悲”心懷,披上“同情弱者”的面紗再度登場,“振臂一呼”:東莞別哭!于是一股戾氣十足的怪味便彌漫其間、久久不散。
要說道理,恐怕包括這幾名網絡大V在內,心中比誰都明白,有些大V還是知名學者,或法律工作者。眾所周知,賣淫嫖娼活動是違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早就有明確的規定。公民有舉報違法行為的責任和意識,這也是公民的一種責任和擔當。何況是國家電視臺,調查暗訪,并通過媒體舉報反映問題,以期倒逼執法部門盡快將其一舉鏟除,當屬公共媒體的職責所在。個別大V,嘩眾取寵,一根悶棍打下去,確屬是非不分、黑白混淆。
互聯網經常被稱為虛擬空間,但活躍在其中的,仍是現實世界中的一個個鮮活的人。有人的地方就應當有規則和秩序,這早已是人類社會的共生常識。現實世界如此,虛擬空間也不例外;有人的地方就該有社會責任的“底線”,現實社會如此,網絡空間也概莫能外。網絡的無限開放性,也使得它比現實世界更易表現出有違公德良序,也使得它一不留神就可能有意無意地踩中“底線”。
而在其間,雖然始發帖子有時不是“大V”本人,而是一些“小V”,但潛在的好奇心、曝丑性、為扯眼球的心理作用,一些“大V”往往不習慣冷靜一分鐘,而是“鼠標一點、旋即就轉”,這既顯示出自身作為網絡名人的存在,也大大地“增粉”。但最后往往是忽視網絡的社會性、公開性與開放性帶來的負面作用。拿“東莞挺住”來說,始發帖者,或許真是想“幽莞一默”,但擁有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粉絲的微博大V一轉發,甚至再“添油加醋”、“敲點晴之筆”,那隨后結局就可能走向負面,甚至為賣淫嫖娼等丑惡場所選邊站。顯然,一些人思想上的“黃流”,也該同“黃賭毒”一道被清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