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灣土地資源逐年匱乏,各縣市積極倡導“環保葬”,紛紛推出海葬、樹葬、植葬、花葬,唯獨海葬推行“受阻”,臺人無法突破“入土為安”觀念,導致雙北(臺北、新北)聯合推行海葬8年,至今僅有192名往生者參與,廟宇員工還曾聽過有民眾將親人海葬后,被托夢說“好冷”,要求撈回骨灰重新安葬。
入土為安的土葬觀念,近20年逐漸改變,根據內政部統計,火化入塔已成喪葬主流,2012年死亡154251人,其中有142552人火化安葬,火化率高達92%,但火化入塔仍有“土地”利用問題,各縣市近來開始推動火化后環保安葬計劃。
新北市民政局2006年起與臺北市合作舉辦海葬儀式,第一年10人,去年仍僅有29人,最多人參與的一次在2010年,也才40人,8年總計192人,人數相當有限。
新莊慈佑宮員工表示,先前曾有信徒向他們傾訴,指往生家屬海葬后竟然托夢給他,夢中的家人臉色蒼白頻頻喊“好冷”,告訴他不想在海上漂泊,嚇得他立刻從睡夢中驚醒,再致電給協助海葬的法師,要求“撈回骨灰”改為土葬。
“死人的事往往是活人決定。”慈佑宮主委陳圓光表示,無論是土葬、火葬、海葬等,后人都應該以“慎終追遠”為原則,若往生者生前有交代如何安葬,依循意愿執行絕對沒有問題,徜若是因意外辭世,只要在靈堂前擲杯問清楚,也可免去疑慮。
陳圓光表示,過去火葬也曾不盛行,經過政府積極推廣也漸漸成為主流,政府應更積極推廣才能讓民眾了解。
新北市殯葬處長楊薏霖表示,聯合海葬推行至今皆采取“免費”的模式,吸引民眾參與,過去海葬無法盛行,除了固有的觀念,船只安排也是問題,今年已與固定的船東合作,從5月起至9月每月將各辦一場,每場限定30人,盼能提升民眾海葬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