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見過最細的《擇偶條件一覽表》
令大家目瞪口呆的是,小王還給自己制定了一張戀愛結婚時間表,從相親到相知、相愛,再到結婚,跨度兩年。
昨天,小王給我描繪了他心中的結婚時間表:
花1到3個月,見個三五次面,既然相親,也不用藏著掖著,卸掉偽裝,彼此了解下性格和脾氣,看缺點、人生觀、價值觀能不能互相包容,比如懶惰,他就特別接受不了,久了就會有矛盾,不行就快刀斬亂麻。
花半年到一年時間,熱戀期,見雙方家長,討論婚房裝修、買車和結婚等問題。
差不多花一到兩年的時間,終身大事就這么定了。
“這個一定要趁早,等處個四五年,激情散掉就麻煩了,趁著激情還是趕緊確定下來,這個社會誘惑這么多。”小王說。
過了十分鐘,小王給我發來一份我見過最細的《擇偶條件一覽表》,1000多字,除了上述要求,他還提到:
1.外貌讓我心動,身材讓我沖動,看五官,看身材,淘汰五官不端正,身材不標準的,太丑的對子女有影響,太漂亮的一般都很多人追,不太會來相親,如果來相親也會優先選擇條件比我好的高富帥。
2.不希望對方是頻繁接觸很多人的職業。
小王1985年生,杭州人。他評價自己的長相是,不丑,“但陽光,帶我出去,起碼不會給你丟臉,很普通的一個人,單位普通,收入普通,家庭普通,婚房也普通。”
關于這次來相親,小王說,原本他也沒這么急,但眼看身邊的一個個都結婚生子,他不想落后太多,年前剛走上相親道路,媽媽給他從報紙上剪下民間相親的地方,叫他自己來報名。
小王高中時代就學會了做菜,洗衣服、打掃衛生等這些好男人的基本技能也早就會了。他曾花了1個月時間,學習婚戀知識,看網上各類相親男女的吐槽:“哦,今天碰到一個極品男,或者奇葩女,怎么怎么樣,”看多了,便形成了自己的擇偶體系。
“我這些擇偶標準是從成功率角度出發的。”小王說。
女兒的要求已經一降再降怎么還沒成功?
在昨天的現場,最焦慮的還是幾位阿姨。
一位短發阿姨坐在婚戀專家前面,一陣狂躁,抱怨說,這個社會是怎么搞的,女兒33歲了,白領,長相、收入都不錯,找對象的要求已經一降再降,怎么還沒成功?“男的不主動,有一搭沒一搭的,你們既然做好事,網絡么開通起來,經常搞點活動,這樣孩子也好有個理由請假……”
短發阿姨嘰里呱啦說了很多,后面等待的阿姨聽不下去了:“我們要咨詢了,讓開一下。”
婚戀專家說,適不適合,匹不匹配是最重要的,“我認識個男的,現在已經40多歲,給自己列了52條擇偶標準,而且多年不變,我說你所有的條件就是為了不找對象,把人拒之門外,他想了下,笑了。”
大概是有所觸動,在場的一位阿姨坐不住了,馬上起身去給女兒改擇偶標準。都市快報 記者 金潔潔 通訊員 酈雨霞 秦容笛 插圖連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