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辦于2011年6月8日(星期三)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徐憲平、秘書長楊偉民介紹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情況,并答記者問。中國政府網現場直播。圖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秘書長楊偉民。中國政府網張龍 攝
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8日介紹,即將公開發布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按開發方式,將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第一個全國性國土空間開發規劃。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徐憲平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全文達7萬多字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是一個戰略性、基礎性、約束性的規劃。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是我國國土空間開發思路和開發模式的重大轉變,是國家區域調控理念和調控方式的重大創新,對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發展改革委還按照開發內容,將國土空間分為城市化地區、農業地區和生態地區三類。優化開發區域是經濟比較發達、人口比較密集、開發強度較高、資源環境問題更加突出,從而應該優化進行工業化城鎮化開發的城市化地區。重點開發區域是有一定基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發展潛力較大、集聚人口和經濟的條件較好,從而應該重點進行工業化城鎮化開發的城市化地區。限制開發區域分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禁止開發區域是依法設立的各級各類自然文化資源保護區域,以及其他禁止進行工業化城鎮化開發、需要特殊保護的重點生態功能區。
徐憲平說,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有利于按照以人為本的理念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區域協調發展并不是使經濟總量在城鄉和各地區平均分布,并不是簡單地縮小地區生產總值的差距,而是要從人人享有小康社會幸福生活出發,使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人們都能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務和大體相當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