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總工程師周建平1日在京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立體、深入解碼中國將于2020年左右建成的空間站。
空間站系統重逾90噸 在軌運行10年以上 具備開展能力
周建平表示,空間站擬按長期載3人狀態設計,運營階段每半年由載人飛船實施人員輪換,而初期將采用人員間斷訪問方式。載人空間站建成后,將成為中國空間科學和新技術研究實驗的重要基地,在軌運營10年以上。
周建平透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的空間站建設,初期將建造三個艙段,包括一個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每個規模20多噸。基本構型為T字形,核心艙居中,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分別連接于兩側。
核心艙前端設兩個對接口,接納載人太空船對接和停靠;后端設后向對接口,用于貨運飛船停靠補給。站上設氣閘艙用于太空人出艙,配置機械臂用于輔助對接、補給、出艙和科學實驗。
隨后,空間站運營期間,最多的時候,將有一艘貨運飛船、兩艘載人飛船。“整個系統加起來將達90多噸。”周建平說。
中國空間站具備開展能力。在運營階段,將可以根據科學研究的需要增加新的艙段,擴展規模和應用能力。
他介紹,空間站的一個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將由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B發射;貨運飛船和載人飛船則由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發射。“中國目前設計的貨運飛船,在功能、性能上,都處于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