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小半間,頭頂能望天,四世同堂住,睡覺肩挨肩。”提及過去的居住環境,山西太原市西山地區的一些煤礦工人會說起這句順口溜。
“過去住的房子建在山坡上,土磚壘墻油氈搭頂,吃水得擔,遇上陰天下雨房子還漏,上個廁所還得跑到幾百米外的公共廁所。”57歲的徐志遠,曾經是西山煤電集團西銘礦的一名瓦斯員,坐在兩室一廳窗明幾凈的新家,談及住了幾十年低矮破舊的小平房,徐志遠感嘆道,“現在想都不敢想過去30年是咋熬過來的,沒想到退休后能住上亮堂的新樓房。”
“我是2010年9月第一批拿到的鑰匙,趕緊裝修好后,2011年4月搬進了新家。這套房每平方米價格1100元,77平方米的新房花了不到9萬塊錢,而這個地段商品房每平方米售價至少要3000元。”徐志遠說。
徐志遠所居住的葡萄苑小區,是山西焦煤集團西山煤電已建成的最大的棚戶區安置小區,小區占地面積286畝,56棟住宅樓共安置2424戶職工家庭入住。
走在葡萄苑小區,記者看到,小區安裝有電子監控系統、樓宇對講系統,籃球場、健身廣場、健身器材、涼亭等配套設施非常完善,一點也不遜色于商品房住宅小區。
在煤炭大省山西的保障性住房體系中,棚戶區改造住房占了較大比重,而葡萄苑小區僅僅是棚戶區改造的一個縮影。2006年4月,同煤集團棚戶區改造項目開工奠基,標志著山西省國有重點煤礦棚戶區改造工作正式啟動。近幾年,山西省把包括棚戶區改造在內的保障性住房建設擺在了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列為省級重點工程加以推進。
2011年,山西又提出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建立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兩年完成城市和國有工礦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為進一步推進工作,確保任務完成,山西省從土地供應、資金籌措、稅費減免等方面明確相關優惠政策,推進了棚戶區改造工作開展。截至2011年底,山西省的城市棚戶區改造、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國有林區棚戶區改造、國有墾區棚戶區改造、國有重點煤礦棚戶區改造5類棚戶區改造讓59.27萬戶居民住房條件得到改善。
“如今,在環境雜亂差的棚戶區居住的煤礦工人越來越少了。”葡萄苑小區物業工作人員葛東杰告訴記者,西山地區還有部分礦工住在條件簡陋的棚戶區,但是棚戶區改造力度不減,安置小區也在陸續建設,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西山地區的礦工將徹底告別陰暗破舊的窩棚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