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柔柔的春風帶著一絲絲暖意,輕輕地拂過并州城,布滿陰云的天空不時露出一角蔚藍的底色。在華北很多城市長時間籠罩在霧霾的大背景下,“禁炮令”下的太原,光線朗澈了不少。行走在龍城的大街小巷,由于難見往年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這個城市靜謐了許多。在普通市民闔家團聚享受天倫之樂的日子里,城市的管理者、服務者們依舊默默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守護著這座城市的潔凈與安全,并隨時準備應對各類突發事件。除了歡樂與祥和,太原居民今年春節感受最多的,就是環保與安全。在省城社區里的各個居民樓,禁止放炮的溫馨告示隨處可見,政令的上通下達,讓越來越多市民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細微變化,并自覺參與到禁炮隊伍中。“偶爾傳來稀疏的鞭炮聲,倒感覺很詫異。”家住桃園二巷的馮先生感受到今年的春節著實跟往年不同。
市區減少約680噸炮屑
24日一大早,在勝利街經營小餐館的賈福禮夫婦便來到店里,收拾廚房、擦抹桌椅,抓住春節喜慶的“尾巴”開始營業。賈福禮時不時將頭探出店門,看看左右店鋪是否準備燃放“開門炮”。開門后約一個小時,賈福禮直接告訴妻子:把老家捎來的少量鞭炮讓老家的人再捎回去。“我們做生意的,就是想新年討個好彩頭。可燃放‘開門炮’,更多是心理因素在作怪,總感覺別人家放自己也得放。實際上,大家心里都清楚,彩頭并不重要,做生意關鍵還是要比拼服務質量,這樣才能更好地生存下來。”賈福禮說。
沿街店鋪告別“開門炮”,居民區里更是難聞炮聲響。2月23日從老家返并的小李,奇怪地發現原先炮屑遍地的省農資公司宿舍小區,竟看不到炮屑的影子。物業公司一工作人員告訴他,響應政府號召,小區今年無一家放炮。“在西山地區跑了不少親戚,幾乎聽不到鞭炮聲。”市民趙先生說,“曾經稀疏平常的事(指燃放煙花爆竹),現在倒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
“往年放炮從小年臘月廿三就開始了,除夕放得最多,然后是初六至初九的開門炮,直到正月十五后,這個鞭炮才算放完。”已從事環衛工作6年的李齊寶說,“為了市容整潔,我們環衛工每年春節都不休息,最發愁的就是清理炮屑:前腳掃、后腳放,地上到處是泥塊、炮紙和大塊頭炮筒,清都清不完。”提及放鞭炮的危害,許多環衛工人一肚子怨言,“低頭掃馬路,不知道啥時候就一個炮在你身邊炸開,嚇死個人。”“白天放炮,到晚上也清理不完。”“有的店鋪為了看得喜慶,炮屑都不讓掃,臟兮兮的。”“空氣太嗆鼻,一天下來,頭發里滿是砂子。”……
今年春節不放炮,也讓市區堅守崗位的2萬余名環衛工人輕松了不少。市環衛局有一份統計數據:截至24日18時,小年臘月廿三至正月初六(2月11日至24日)期間,我市累計清理生活垃圾5.7萬余噸,產量最高峰出現在2月18日,達5651噸;垃圾成分中,炮屑基本絕跡,較往年相比,初步估算減少炮屑量約680噸。
主要污染物濃度大幅下降
監測數據顯示,從2月16日(臘月廿八)到2月18日(除夕),太原空氣質量一直為良。不過,從2月19日(初一)開始,天空開始變臉,從良好降到污染。2月20日(初二), AQI(空氣質量指數)達到春節期間的最高點,為183,之后污染開始下降。2月22日、23日空氣質量繼續回到良好狀態。有分析認為,春節期間,工業、工地、機動車等污染源都已經減到最低,但受19日降雪影響,在大氣擴散條件差、空氣濕度大的情況下,空氣質量出現下滑,也反映出大氣的“基礎條件”十分薄弱。
數據證明,禁放煙花爆竹對改善大氣質量效果明顯——即使今年空氣質量出現下滑,與去年春節期間相比,市區已避免跌入重度污染的“霾伏”。去年春節期間,受大量集中燃放煙花爆竹的影響,市區在正月初一和初二連續出現了五級重度污染天氣,初二的 AQI 更是達到243(注: AQI 超過200但低于300為重度污染)。
臘月廿三至正月初五這13天中,我市市區空氣質量二級良好天氣7天,較去年同期(按農歷計算)增加4天;三級輕度污染5天,較去年同期增加2天;四級中度污染1天,較去年同期減少2天;沒有出現五級重度污染天氣,較去年同期減少4天。13天中,空氣質量綜合指數7.69,較去年同期降低28.8%;空氣中各項污染物中, PM2.5、 PM 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每立方米平均濃度分別為70微克、116微克、122微克、33微克、3.2毫克、60微克。除臭氧平均濃度較去年同期上升外,其它各項污染物平均濃度分別較去年同期降低38.6%、33.3%、17.6%、34.0%、和25.6%。
煙花爆竹燃放所致火災數下降超八成
由于市民積極響應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活動,市區火災起數明顯減少。特別是除夕之夜,全市消防部隊接警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5%左右。
2月18日(除夕),全市消防部隊進入二級戰備狀態。當晚8時左右,消防官兵們已經穿上了厚重的戰斗服,時刻準備出警。據統計,2月18日晚8時至2月19日早8時,全市消防部隊共接警出動21起,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5%左右。有7個中隊,除夕夜沒有出警。2月20日(農歷正月初二)晚,位于南內環晉祠路附近某辦公樓突然發生火災。市公安局消防支隊接警后,迅速調集力量組織撲救。當晚22時火災全部撲滅,無人員傷亡。據初步了解,火災系辦公樓外部霓虹燈短路引發。
統計數據表明,這些年,每年過年我市都發生多起火災,多時達200多起,少時也有五六十起,過年期間火災次數是平時的幾倍甚至十幾倍。市公安局消防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其中原因,多半是因違規燃放煙花爆竹引起。據統計,今年2月11日至24日(農歷臘月二十三至正月初六)期間,我市因燃放煙花爆竹引起的火災事故為19起,去年同期為115起,同比下降83.4%。
近些年來,我市因燃放煙花爆竹引起的火災較多。如2009年正月初一凌晨3時許,化二建宿舍區有人放炮引燃十多間簡易板房,板房內還存放有大量紙殼、膠木和板材等易燃品,特別是房中有多個液化石油氣鋼瓶,情況十分危急,經消防官兵搶險救援,奮戰幾個小時,才排除了險情。同年正月初五晚9時30分左右,太原北站制動室北大院一民房,因附近煙花爆竹火星濺進家中發生火災,房內有大量木炭等易燃物,很快被燒坍塌……放炮所致受傷人數下降九成以上經市衛生局總值班向市直各醫療機構及省人民醫院、山醫大一院、山醫大二院、山西大醫院、省眼科醫院查詢統計,今年2月11日至23日,我市共接診因放炮炸傷就醫者33人。其中,我市主城區(注:是否在禁炮區無法統計)放炮炸傷患者7人(小店區3人,迎澤區1人,杏花嶺區2人,晉源區1人),其余26人均為外地轉入我市就醫者。我市7例患者受傷部位:眼外傷3人,手外傷3人,頭部受傷1人,均無生命危險。2014年同期本地就醫為95人,同比下降92.6%。
據省眼科醫院急診科統計,從除夕至正月初五,共接診炮炸傷眼睛患者18人,其中3人因傷勢較重住院治療,以外地患者為主。急診科護士長馬秀珍說:“去年除夕當天18時就有炮炸傷眼睛的患者前來就診,一直到正月初一9時,炮炸傷患者不斷。今年炮炸傷眼睛的患者較往年明顯減少。這與今年禁炮有很大關系。”她補充說,春節是合家歡慶的日子,如果因為放炮受傷,這個年就過得不開心了。禁炮既避免了人受傷,也減少了空氣污染,一舉兩得。
記者任曉明 張海瑞 楊沫 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