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山西代表團提交全團建議,懇請將山西大水網工程比照國家172項重大水利工程標準予以支持。
據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水利廳廳長潘軍峰介紹,山西煤長水短,資源和工程性缺水并存,全省年人均供水量只有227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值的一半,連續30年居全國末位。煤炭的大量開采還形成了高達5000平方千米的采空區和上萬平方千米的影響區,水問題已成為制約山西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問題。
近年來,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支持下,山西建設了35項應急水源工程,全省地表水調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地表水攔蓄不足、地下水超采嚴重、用水結構極不合理的被動局面開始扭轉。在水源問題初步解決之后,山西省面臨的新問題是全省境內主要水系互不連通,水資源及調蓄水工程遠離用水戶主體,水資源空間配置能力不足。
針對這種狀況,山西省委、省政府于2011年全面規劃了“兩縱十橫、六河連通、覆蓋全省”的山西大水網工程。該工程供水區總面積達11.3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的72%;覆蓋全省六大盆地、11個中心城市、92個縣(市、區);受益區人口3006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84%;受益區GDP占全省的88.6%。工程建成后,山西省年供水能力將達到91億立方米。在保證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用水需求的同時,還連通了黃河和海河水系,可以為北京、石家莊及華北平原北線實現應急供水。
目前,包括萬家寨引黃工程在內的大水網十大工程,有4處已經基本建成,6處正在建設,總投資400億元,從2012年開始陸續開工。但是,由于工程浩大,單靠山西自身力量難以完成在建大水網工程的建設任務。
山西代表團呼吁,大水網工程不僅事關山西的水安全,更事關華北平原乃至國家的水安全,建議國家從支持山西實施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改試驗區先行先試的角度和推進革命老區、能源基地建設的角度出發,將該工程比照國家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予以支持,以期推進工程盡快建成并早日發揮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