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7日,來自四大洲,十多個國家的近30名藝術家將與深圳交響樂團共同演繹一場名為“文化和睦交響詩”的國際創意音樂會,揭開深圳 “創意十二月”的大幕。
這場音樂會由深圳交響樂團和總部設在巴黎的文明對話音樂協會共同舉辦,得到了深圳市人民政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大力支持,屆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博科娃女士將專門致賀。
深圳市文體旅游局副巡視員柴鳳春介紹說,這場音樂會具有國際性、多遠性、創意性特點。
作為國際合作方,文明對話音樂協會(MDACA)把本次音樂會作為反映深圳文化多樣性與寬容、走向世界的重要平臺。深圳作為中國第一個“設計之都”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絡城市,首次以國際音樂對話融合為橋梁,貫徹、推廣聯合國《保護文化內容和藝術表現形式多樣性國際公約》理念,具有鮮明的國際特征。
音樂會融多種風格、多元文化于一爐,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以及不同時代的音樂元素為一身,既有音樂,又有舞蹈;既有全球知名指揮家,又有世界著名歌唱家;既有濃郁的異域風情,又有絢爛多姿的中華民族文化;既有世界音樂的熏陶,又反映了深圳創意、制造、創新的鮮明城市文化。本次音樂會的藝術家中,出生于1960年的音樂大師巴塞羅梅斯·亨利·范德費爾德是“查理曼歐洲樂團”的創始人、音樂總監兼指揮,該樂團由來自27個不同國家的音樂家組成,擅長演奏古典浪漫劇目;安吉麗卡·德拉里瓦是國際歌劇界中最成功的女高音歌唱家之一,她的古巴和西班牙血統激發了她對伊比利亞-美國藝術歌曲的熱愛和專注,并且致力于將巴西古典音樂介紹給更多的聽眾,演繹了多元文化的獨特魅力。而傳統的中華民族文化、深圳的多元和諧特征,甚至包括中華武術與舞蹈的融合,也都將在這次音樂會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作為本次音樂會的擔綱樂團,深圳交響樂團非常注重拓展新的演出曲目領域,向世界一流樂團水準看齊,積累了大量中外音樂作品,這次演出又是一次新的創意嘗試。屆時現代管弦樂與傳統二胡、長笛、蒙古塔布拉琴巧妙協奏,相映成輝;音樂會的7個部分里,爵士曲、柔板、組曲和舞曲協同搭配、精心演繹;法國經典舞蹈與中國不同民族舞蹈精彩紛呈,獨具韻味。
2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授予深圳“設計之都”稱號,深圳也同年啟動了音樂工程。2009年,深圳市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12月7日設立為“深圳創意設計日”。(記者 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