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有句俗語:“當當吃海貨,不算不會過。”意思是把家產拿去典當買海鮮吃,不能算是不會過日子,由此可見天津人對海產品的喜愛程度。記者近期在天津農村采訪了解到,正在忙著采購年貨的村民家家都會買一些海鮮,但往年賣得很火的煙花爆竹卻不“吃香”了。
“靠海吃海,過年總要準備點海鮮。”家住天津市寶坻區黃莊鎮的吳大爺說,“但要記住一條,過年消費不浪費,有錢了也不能糟踐。比如煙花爆竹,浪費錢還污染環境,買那玩意兒干什么?”
天津市薊縣穿芳峪鄉毛家峪村的王桂平也是這樣的想法。在自己家開了一個“農家樂”的王桂平,每年有30多萬元的收入進賬,“過年經費”非常充裕,已經在熱火朝天的準備年貨。在王桂平家里,記者看到蔬菜肉類海鮮樣樣有,但量不是很多,而爆竹只有短短的兩掛。
“咱走上了致富路,過上了好日子,但節儉的好傳統不能丟,有錢也要花到正地方。”王桂平說,“前幾年每年光鞭炮要花好幾千,今年有個百十塊錢就夠了,不能浪費。”
中央出臺八項規定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成為新時尚。村民在購置年貨乃至日常生活中都注重勤儉節約,在新風吹拂之下,村民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都有不同程度改變。
“過年要有年味,但這年味不是鞭炮味,也不只是肉味,而是團圓的味道。”寧河縣七里海鎮的李譽和告訴記者,現在當地勤儉節約的氛圍濃厚,大家相互監督相互幫助,有了節約的意識,生活習慣慢慢就好了。
“農民有錢了也要過節儉日子,這樣幸福才能長久。現在市場非常便利,肉和海鮮什么時候都能吃,過年對吃什么不太在乎。”王桂平認為,“過年的最大意義是和家人一起,團團圓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