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寧河縣民政局啟動加強政風建設“百日大練兵”活動,將縣委書記李樹起提出的“五家”工作模式落實到實處,收到良好成效。
“五家”工作模式即:把群眾當家人,把群眾的事當家事,把群眾反映問題的信件當家書,把群眾的預期當家計,把人民的事業當家業。
據了解,此項活動開展以來,縣民政局為困難群眾辦實事98件,救助困難群眾197戶、498人,發放救助金68.7萬元。特別是活動中推出的“一幫一、手拉手、心連心”扶貧助困活動,拉近了干部和群眾的關系,與50戶困難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無償出資2萬余元,解決群眾生活困難。
縣民政局局長張相國等與廉莊鄉楊撥村的中學生劉馥彤結成對子,不僅為她提供生活費、學習用品等,還關心她的成長,鼓勵她多與同學交往,多和外界接觸,改變內向的性格,使她和家人深受感動。劉馥彤母親說:“這些領導、干部們跟我家一不沾親、二不帶故,這又是錢又是東西,真是拿我們當家人看!”
同時,機關干部牢記“以民為本,民政工作的職責是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宗旨,結合各自工作實際,進一步強化“服務創品牌、工作創亮點”意識,努力打造殯葬“親情”服務、養老“暖心”服務、慈善“陽光”服務等品牌,增強服務自覺性,提高服務質量,努力開創民政各項工作新局面,為建設繁榮和諧生態宜居的現代化新寧河作出貢獻。
縣民政局婚姻科通過增加引導員、增設網上預約辦理窗口等措施方便群眾,并多次拒收當事人紅包、喜煙等禮品,得到全社會的高度評價,被民政部授予“國家三A級婚姻登記機關”。
殯儀館的李新波同志,在1997年殯儀館重建啟用后,頂著世俗的偏見和家人的反對,主動向組織提出,放棄相對輕松的殯儀車司機崗位,毅然到火化車間擔任火化工,是寧河的第一批火化工。17年來,他沒休過公休日、沒在家過上個團圓年,經他親手火化的尸體已達3萬具,曾在2009年被民政部授予“全國民政行業優秀技能人才”。在母親病重時,由于工作繁忙,他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上,領導和同志們多次勸他回家陪陪老人,他卻一直和同志們奮戰在工作第一線,直到母親去世當天他才回到家里,母親喪事辦完的第二天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上,他的奉獻精神深深的鼓舞和感動著全體民政干部。
養老服務中心的屈云香同志,原為液化氣站職工,2010年調入養老服務中心工作。4年來,她勤奮好學,用認真負責、盡心盡責的奉獻精神為老人服務,完成了從剛入職時的手忙腳亂到如今的得心應手。她愛人在漢沽鐵路部門工作,經常上夜班不回家,兒子讀小學五年級,照顧孩子和老人的重擔全部壓在了她的肩上。但她從未因家庭負擔重而耽誤工作,為每一位住養老人全部傾注了自己的辛勞、真情與汗水。很多老人都把她當成自己的女兒,無論是吃飯、吃藥,還是娛樂,都要找她,贏得老人及其家屬的信任和愛戴。武春桂老人,今年83歲,有病是常有的事,每遇老人患病臥床,她都像侍候自己的親人一樣,為老人喂飯喂藥,擦屎端尿,時間長了,老人也把她當成自己的閨女。2012年,屈云香被天津市養老機構協會授予“優秀護理員”稱號。
烈士陵園的賈淑秀同志,1998年3月從康復醫院調入烈士陵園,已在陵園默默守護為新中國獻身的革命英烈16年。作為一名復員軍人,她對革命英烈有著特殊的感情,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期間,只有她一位女同志做日常工作,除了做好黨務、財務和日常維護工作,還接待了寧河籍武宏將軍及其夫人和于方舟烈士的親屬,得到了他們的充分肯定。作為一個單親母親,每年除夕,她都要先將兒子安頓好,然后急匆匆趕往陵園值班。在萬家團圓的日子,她懷著對烈士的崇敬之情,在寒風中巡視陵園內外,嚴防殯葬所祭掃的火星引起火災。多年來,她默默無聞,用自己的青春年華守護著烈士英靈。
干部們的努力不僅使百姓滿意,也受到縣委書記李樹起的贊揚:“縣委開展此項活動的目的,就是要求我們的黨員干部了解基層真實情況,聽取群眾意見建議,研究工作思路措施,真抓實干,常抓不懈,全力夯實‘基本民生’、抓好‘熱點民生’、保障‘底線民生’,真正做到以解決問題,特別是解決群眾身邊的具體問題提高本領,增進感情,取信于民!”
(記者 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