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被納入區文保單位,清代私家園林代表之一的“蓮園”卻看上去像個雜院。

晚清才子那桐故居的一半已成了花園餐廳。
清代的蓮園早已淪為大雜院,皇家私園蔚秀園也成為民居,晚清才子那桐的故居已變成了餐廳……近日,北京晨報(微博)記者在對京城現存的近代私家園林調查時發現,一部分園林古建保存狀況堪憂。建筑專家的調查數據也顯示,北京現存的44處私家園林中,保護基本完好的只有一半。市政協委員建議,本市應加快對近現代園林古建的文物普查,盡快將其納入文保名錄,同時對現存園林遺產群實行整體保護。
■現場探訪
清代園林被民居蠶食
朝陽門南小街東側,很多昔日的胡同已經變成了成排的居民樓。在樓群的夾縫里,有一處平房小院,門牌號為紅巖胡同19號,這里就是建于清代的私家園林代表之一“蓮園”。
尋找蓮園還真不容易,因為整個紅巖胡同都已在地圖上消失。若不是南竹桿社區里的老人指點,記者很難將這個破敗的院落與清代著名私家園林聯系起來。蓮園的大門口正在施工,不是古建搶修,而是私人房舍的拆舊蓋新。據施工工人介紹,這里早已是大雜院,雖然居民陸續遷走,但目前還有兩戶人家。記者看到,院中原有的池塘已變成平臺,上方還吊著一個拳擊沙袋。而旁邊的假山僅剩斷壁殘石,上面的亭廊已改建成房屋。
在堆滿建筑材料的小院中,有一塊新立的水泥石碑,上面寫著2010年5月。原來蓮園已被納入東城區文保單位。因為這塊石碑,施工的工人表示不會去碰那些破舊的亭子和假山。
有了“保護傘”的蓮園一息尚存,相隔不遠的“那家花園”則已面目全非。這里曾是晚清才子那桐的故居,但并未列入文保單位。現在一部分為和平賓館所用,另一半成了“那家花園餐廳”。記者看到,雖然餐廳院內也有亭臺水榭,但大多為現代復古建筑。餐廳門口的銘牌上,僅有那桐的簡介和餐廳由來的簡單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