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福海縣室外溫度達到了零下三十多攝氏度,而在福海縣阿爾達鄉的每個村(社區)的遠程電教播放室里,當地群眾依托“天天遠程”活動平臺,采取“菜單式”的點播方式,學著自己想學的技術,個性學習使其受益其中。
“每天都在社區的遠程電教室,學學科學種植、養殖方面技術,想著來年自己通過好政策,發展養殖,尤其是想在特種養殖上做點文章。” 干河子三村的村民劉朝春說,而他跟村里的大伙兒一樣,將更多的時間放在了學習“充電”上。
主管該鄉遠程工作的領導高杰介紹說,為使“冬季天天遠程”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使群眾真正學習自己想學的技術知識,我們通過召開村民會議、發放問卷調查的方式,對群眾所需所盼所想實用技術進行調查,切實為群眾開辦更多“個性化”“適銷對路”培訓班。
據了解,為使“冬季天天遠程”活動開展的有成效、有規律,鄉遠程辦根據不同群體因材施教,以按需培訓、點菜培訓等方式,將全鄉農牧民按照黨員、種養植戶、婦女兒童、農牧民群眾、宗教人士等群體,每天安排不同的培訓課題,切實讓農牧民群眾得實惠。(記者 毛衛華 通訊員 胡玉萍 李占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