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清華大學原常務副校長、校務委員會副主任、低碳能源實驗室主任,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何建坤,為昆明的領導干部就“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與我國綠色、低碳發展”做了一場精彩演講。他提出,“我們必須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十二五’期間要爭取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供應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提高3個百分點”。
走一條云南特色的低碳發展路
何建坤說,發展低碳經濟正在成為世界潮流。英國提出“低碳經濟”概念、日本提出建設“低碳社會”理念、美國提出應對氣候變化的“低碳路徑”。應對氣候變化的核心是減緩人為活動的溫室氣體排放,主要是化石能源消費的二氧化碳排放。經濟發展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與減排二氧化碳形成尖銳矛盾。發展低碳經濟成為在可持續發展框架下應對氣候變化的必經之路。低碳經濟是以低自然資源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達到較高的碳生產率,實現較高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較好的生活質量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其核心內容是:發展低碳能源技術,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和低碳社會消費模式,長遠實現溫室氣體的近零排放。
根據《云南省低碳發展規劃綱要(2010至2020年)》,低碳發展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云南建設綠色經濟強省的一個重要著力點;是推進七彩云南保護行動、構筑國家生態屏障的重大舉措;是節約能源、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迫切需要;是發揮后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
何建坤認為,云南省被列為全國首批5省8市低碳發展試點的省市之一,對于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緊緊圍繞低碳發展這條主線,以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強度為核心,以轉變生產和生活方式為基礎,以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從生產、消費和制度建設三個層面推進低碳發展,努力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切實抓好低碳發展試點省建設,走出一條具有云南特色的低碳發展路子。
建立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
“全球實現控制溫升2℃的目標將極大壓縮未來排放空間,對發展中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將帶來新的嚴重制約。”何建坤表示,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階段能源消費和CO2排放仍將有持續合理增長,實現現代化仍需有合理的排放空間。但世界范圍內的持續發展都將面臨排放空間嚴重不足的挑戰。
何建坤說,“十二五”期間我們要建立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既包含對傳統產業進行技術升級,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高傳統產業的技術和檔次,促進傳統產業的低碳化發展。另外一方面,要發展戰略型新興產業,既包含節能環保和能源相關的新能源和節能增效的產業,也包含信息、新材料、生物等高新產業。這些產業附加值高,而能耗低。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何建坤說,“十二五”期間要爭取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供應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提高3個百分點。“十一五”我們實現了單位GDP能源強度下降19.1%,由于能源結構的優化,單位GDP的二氧化碳強度下降的幅度大約21%,“十二五”期間我們又制訂了單位GDP二氧化碳強度下降17%的目標,“十三五”期間只要再下降16%左右,到2020年就能夠實現單位GDP二氧化碳強度比2005年下降45%我們對國際社會承諾目標的高限。
五省八市探索試點建立碳交易市場
面對全球碳排放空間不足的問題,何建坤說,必須要超前部署,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爭端。為了維護我們發展的空間,必須提出合理分配的理念。發達國家按人均累計排放計算,已超過其到本世紀末應得的份額。發達國家中近期排放大幅減排,要為發展中國家留有必要的發展空間。在低碳排放上,發達國家要提供資金、技術,支持發展中國家實現低碳發展,是對其過度擠占發展中國家排放空間的補償,發達國家要大幅度減排;只有大幅度地減排,才能為發展中國家留有發展空間,在低碳排放上,發展中國家要團結起來。
何建坤說,“十二五”期間,我國的能源消耗依然很大,要改變這種高能耗的發展模式,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十二五”時期,我國的節能減排比“十一五”期間有了很多措施,在5省8市開展低碳省市建設試點,建立低碳排放統計、核算和考核體系,探索建立碳交易市場。
何建坤說,為了更大幅度地降低GDP能耗,要適當控制GDP的增長速度,主要是要控制投資的過快增長。這可能是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個重要的抓手。把GDP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中央提出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為7%,各省提出的目標卻是10%以上。中央提出這樣一個低的經濟增速預期,是為了降低經濟增長能耗。
昆明生態低碳城市建設大有可為
何建坤說,我們要抓住本世紀第二個十年和平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在相對寬松的國際環境下,自主實現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爭取用10年時間基本實現發展方式的轉型,基本走上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軌道,為未來承擔量化減排義務奠定基礎。2020年爭取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90~100億噸,其后總量增長平緩或趨于穩定,爭取盡早達到峰值。統籌國內可持續發展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兩個大局,在第二個十年,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把我國從經濟大國變成經濟強國,走向低碳綠色的經濟發展方式。統籌近期與長遠,協調“十二五”和“十三五”,超前部署,協調應對。
何建坤稱,生態低碳城市建設已成為世界潮流,發達國家城市大都制定了低碳社會發展目標,以大幅度降低當前的碳排放水平,最終實現近零排放。后發的新型城市化過程可以避免沿襲發達國家高碳模式,避免高碳基礎建設和高碳城市格局的“技術鎖定”效應,從而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實現向生態文明的跨越式發展。這一塊對昆明而言大有可為。
專家簡介
何建坤:清華大學原常務副校長、校務委員會副主任、低碳能源實驗室主任,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能源系統工程與應對氣候變化應對戰略。多項研究成果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來源:云南網(記者 秦聰俊)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