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餐讓農村學子吃出健康
“峨山縣營養餐牛奶加雞蛋,紅塔區牛奶、火腿腸、蛋黃派,江川縣供應營養早餐并改一日兩餐為三餐。”3月1日一大早,玉溪市教育局局長李世華不打招呼,先后來到部分縣區的中小學校,明察暗訪營養改善計劃的落實情況。抽檢學校配給的“營養餐”,讓這位局長感到欣慰踏實。今年春季學期,云南省全面實施的營養餐改善計劃,為農村學生健康成長送上了一份厚禮。
昆明 建立營養餐實施長效機制
“雞蛋、火腿腸、蛋糕、面包、水果……”西山區團結鄉和平中心學校雨花分校的小學生,每天的營養餐都有不同的搭配,學生們吃得健康又營養,家長們再也不用為孩子的一日三餐發愁了。在西山區團結永靖中學,學校搭建了塑料大棚,種植了豌豆、蓮花白、韭菜、白菜等多種蔬菜,保障了食堂日常的蔬菜供應。還建起了豬圈,養起了豬和雞,每天同學們也因此能吃上肉。學生們每天早上都能吃到牛奶雞蛋。午餐所用的蔬菜和肉均來自勤工儉學基地,學生每頓都能吃到一到兩種肉。
昆明在市、縣兩級建立全面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網絡,要求有條件供餐的學校要進一步加強食堂的管理,確保按時、保質保量地給學生提供營養餐;目前不具備供餐條件的學校要以牛奶、雞蛋等食品直接提供給學生營養加餐,對目前采取對外承包方式經營的學校食堂要求加強監督檢查,杜絕安全隱患。同時,為進一步規范學生營養資金的監管使用,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學生身上,該市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建立全市學生營養健康狀況監測評估制度,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監督。
昆明市于2007年開展學生營養狀況調查摸底工作,并率先在全國省會城市頒布《昆明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條例》,多渠道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學生營養干預機制,實施中小學生營養健康保障工程,從根本上解決中小學生營養健康問題。去年,中央下撥2720萬元,市級配套680萬元,同時結合農村中小學標準化建設,按照國家標準建成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食堂并配備相應設備,目前,268個學校食堂設備已基本配備到位。社會各界也捐資助學1500萬元,專項用于解決學生的營養用餐和勤工儉學工作。
玉溪 合理配餐讓學子吃出健康
從今年春季起,玉溪市有242065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享受營養改善計劃,按標準全市每年需補助資金14523.90萬元。為了確保3月1日全市統一實施“計劃”,市、縣(區)兩級財政部門按5:5比例分擔籌措資金并及時預撥到學校。綜合考慮本地區經濟發展、農村中小學食堂、交通運輸條件等因素,全市各縣(區)盡量減少中間環節,合理確定膳食方案,供餐方式以學校食堂集體供餐為主,公司供餐為輔。按照峨山縣教育局制定的“營養餐”實施方案,走讀生每天發放一盒牛奶和一個雞蛋,寄宿制學生可吃到一份價值3元的葷菜,并公布加餐菜品的種類和配料。每位學生在領取“營養餐”時要簽名。在第一階段過渡期結束后,還將視情況對營養配餐內容作適當調整。由于當地配送的牛奶和雞蛋成本為2.7元左右,有的學校還計劃買一些水果補充發放給學生,保證將3元錢花到每一位學生身上。江川縣安化鄉安化中心小學在開學前一天晚上,就加班加點蒸了500多個雞蛋,保證3月1日一早發給每一位學生作為營養早餐,從這一天起,學校寄宿制學生改每天供應兩餐為三餐。
為規范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玉溪市各縣區教育局建立起中小學網上學籍管理系統,每學期初與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核對學生情況,確保實名制學生與實施營養計劃的人數一致。為確保經費落實到每一個學生,全市實行持卡供餐制。凡已使用電子飯卡的學校,將補助打入每個學生的電子飯卡,沒有使用電子飯卡的學校則制作紙質供餐卡片,用以供餐記錄。
普洱 公示受助學生接受社會監督
普洱市10個縣區均納入國家及省級營養餐改善計劃試點,全市共有227173名學生受益,目前,中央及省、市已到位資金3752萬余元。為了切實保障資金受益學生,該市對符合規定條件的資助學生建立檔案庫,每學期實行動態管理,對享受補助的學生姓名、補助標準在所在鄉(村)、街道、學校的醒目處張榜公示,接受群眾和社會的監督。公示期在5天以上,公示期滿后3天內將資金如數發放給受助學生。部分學校受助學生以校園卡的形式發放,當日限量刷卡消費,部分學校以飯菜票形式發放給學生,從而保證了所供應肉食由學校采買,嚴把質量、數量關,并嚴格規定各學校食堂不得借此機會贏利。同時,普洱市還在各學校建立教師、學生和家長代表組成的監督小組,實行采購員、驗收人、監督領導多方簽字審核,建立考核責任制度。各學校對營養餐資金的管理,做到專款專用,建立財務公開制度,自覺接受學生、家長、社會、審計部門的監督和審計。
在此之前,從2011年秋季學期開始,普洱市還籌資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困難寄宿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資金補助,改善他們的營養水平,保障他們能在良好條件下順利完成學業。2011年,市、縣(區)共投入資金1942.04萬元,共有140777名中小學生受益。(記者 李沙青 羅霞 實習生 邢研)
來源:云南日報 編輯:寧波